《木華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木華黎》人物故事小傳
木華黎(公元1170—1223年),蒙古札剌亦兒氏,蒙古族著名軍事將領。木華黎足智多謀,精于騎射,自幼為元太祖家奴,后為心腹親兵,輔佐太祖南征北戰,統一蒙古諸部,屢立戰功。與博爾杰、博爾忽、赤老溫號稱“四杰”,為太祖四怯薛長之一。太祖元年(公元1206年),封左翼萬戶長。六年,從征金朝。十二年夏,率軍平定遼西,戰功卓著,封國王、太師。后統率蒙古、汪古及契丹、漢軍數萬人,專門負責對金作戰。連破河北、山西、山東大部地區,占據金黃河以北土地。后病故于山西聞喜。
〔正史〕
木華黎,札剌兒氏,世居阿難水東。父孔溫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①麾下,從平篾里吉,征乃蠻部,數立功。后乃蠻又叛,太祖與六騎走,中道乏食,擒水際橐駝殺之,燔以啖太祖。追騎垂及,而太祖馬斃,五騎相顧駭愕,孔溫窟哇以所乘馬濟太祖,身當追騎,死之。太祖獲免。
有子五人,木華黎其第三子也。生時有白氣出帳中。神巫異之,曰:“此非常兒也。”及長,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強。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事太祖,俱以忠勇稱,號掇里班曲律,猶華言四杰也。
太祖軍嘗失利,會大雪,失牙帳所在,夜臥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術張裘氈,立雪中,障蔽太祖,達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從三十余騎行溪谷間,顧謂曰:“此中或遇寇,當奈何?”對曰:“請以身當之。”既而,寇果自林間突出,矢下如雨,木華黎引弓射之,三發中三人。其酋呼曰:“爾為誰?”曰:“木華黎也。”徐解馬鞍持之,捍衛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克烈王可汗與乃蠻部仇戰,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木華黎及博爾術等救之,盡殺乃蠻之眾于按臺之下,獲甲仗、馬牛而還。既而,王可汗謀襲太祖,其下拔臺知之,密告太祖。太祖遣木華黎選精騎夜斫其營,王可汗走死,諸部大人聞風款附。
歲丙寅,太祖即皇帝位,首命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戶。從容謂曰:“國內平安,汝等之力居多。我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汝等切宜體此,勿替初心。”
金之降者,皆言其主璟②殺戮宗親,荒淫日恣。帝曰:“朕出師有名矣。”辛未,從伐金,薄宣德,遂克德興。壬申,攻云中、九原諸郡,拔之,進圍撫州。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木華黎曰:“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帝麾諸軍并進,大敗金兵,追至澮河,僵尸百里。癸酉,攻居庸關,壁堅,不得入,遣別將阇別統兵趨紫荊口,金左監軍高琪引兵來拒,不戰而潰,遂拔涿州。因分兵攻下益都、濱、棣諸城,遂次霸州,史天倪、蕭勃迭率眾來降,并奏為萬戶。
甲戌③,從圍燕,金主請和,北還。命統諸軍征遼東,次高州,盧琮、金樸以城降。乙亥,裨將蕭也先以計平定東京。進攻北京,金守將銀青率眾二十萬拒花道逆戰,敗之,斬首八萬余級。城中食盡,契丹軍斬關來降,進軍逼之,其下殺銀青,推寅答虎為帥,遂舉城降。木華黎怒其降緩欲坑之,蕭也先曰:“北京為遼西重鎮,既降而坑之,后豈有降者乎?”從之。奏寅答虎留守北京,以吾也而權兵馬都元帥鎮之。遣高德玉、劉蒲速窩兒招諭興中府,同知兀里卜不從,殺蒲速窩兒,德玉走免。未幾,吏民殺兀里卜,推土豪石天應為帥,舉城降,奏為興中尹、兵馬都提控。
錦州張鯨聚眾十余萬,殺節度使,稱臨海郡王,至是來降。詔木華黎以鯨總北京十提控兵,從掇忽闌南征未附州郡。木華黎密察鯨有反側意,請以蕭也先監其軍。至平州,鯨稱疾逗留,復謀遁去,監軍蕭也先執送行在,誅之。鯨弟致憤其兄被誅,據錦州叛,略平、灤、瑞、利、義、懿、廣寧等州。木華黎率蒙古不花等軍數萬討之,州郡多殺致所署長吏降。進逼紅羅山,主將杜秀降,奏為錦州節度使。
丙子④,致陷興中府。七月,進兵臨興中。先遣吾也而等攻溜石山,諭之曰:“今若急攻,賊必遣兵來援,我斷其歸路,致可擒也。”又遣蒙古不花屯永德縣東候之。致果遣鯨子東平將騎兵八千,步卒三萬,援溜石。蒙古不花引兵趨之,馳報,木華黎夜半引兵疾馳,遇于神水縣東,夾擊之。分麾下兵之半,下馬步戰。選善射者數千,令曰:“賊步兵無甲,疾射之!”乃麾騎兵齊進,大敗之,斬東平及士卒萬二千八百余級。拔開義縣,進圍錦州。致遣張太平、高益出戰,又敗之,斬首三千余級,溺死者不可勝數。圍守月余,致憤將校不戮力,殺敗將二十余人。高益懼,縛致出降,伏誅。廣寧劉琰、懿州田和尚降。木華黎曰:“此叛寇,存之無以懲后。”除工匠優伶外,悉屠之。拔蘇、復、海三州,斬完顏眾家奴。咸平宣撫蒲鮮等率眾十余萬,遁入海島。
丁丑⑤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吾也而契丹、蕃、漢等軍。并屬麾下。且諭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賜大駕所建九斿大旗,仍諭諸將曰:“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乃建行省于云、燕,以圖中原。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諸城,拔之。冬,破大名府,遂東定益都、淄、登、萊、濰、密等州。戊寅,自西京由太和嶺入河東,攻太原、忻、代、澤、潞、汾、霍等州,悉降之。遂徇平陽,金守臣棄城遁,以前鋒拓拔按察兒統蒙古軍鎮之拒金兵,以義州監軍李廷植之弟守忠權河東南路帥府事。己卯,以蕭特末兒等出云、朔,攻降岢嵐火山軍。以谷里夾打為元帥達魯花赤,攻拔石、隰州,擊絳州,克之。
庚辰⑥,復由燕徇趙,至滿城。武仙舉真定來降。權知河北西路兵馬事史天倪進言曰:“今中原粗定,而所過猶縱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木華黎曰:“善。”下令禁無剽掠,所獲老稚,悉遣還田里,軍中肅然,吏民大悅。兵至滏陽,金邢州節度使武貴迎降,進攻天平寨,破之。遣蒙古不花分兵略定河北衛、懷、孟州,入濟南。嚴實籍所隸相、魏、磁、洺、恩、博、滑、浚等州戶三十萬,詣軍門降。
時金兵屯黃陵岡⑦,號二十萬,遣步兵二萬襲濟南。木華黎以輕兵五百擊走之。遂會大軍,薄黃陵岡。金兵陣河南岸,示以死戰。木華黎曰:“此不可用長兵,當以短兵取勝。”令騎下馬,引滿齊發,亦下馬督戰,果大敗之,溺死者眾。進攻楚丘。楚丘城小而固,四面皆水,令諸軍以草木填塹,直抵城下。嚴實率所部先登,拔之。攻下單州,圍東平,以實權山東西路行省,戒之曰:“東平糧盡,必棄城走,汝伺其去,即入城安輯之,勿苦郡縣,以敗事也。”留梭魯忽禿以蒙古軍三千屯守之。辛巳四月,東平
先是,郡王帶孫攻洺不下,至是遣石天應拔之。五月,還軍野狐嶺。宋漣水忠義統轄石珪來降,以為濟、兗、單三州都總管,予繡衣玉帶,勞之曰:“汝不憚跋涉數千里,慕義而來,尋當列奏,賜汝高爵,爾其勉之。”京東安撫使張琳皆來降,以琳行山東東路益都滄景濱棣等州都元帥府事。鄭遵亦以棗鄉、縣降,升為元州,以遵為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秋八月,從駐青冢,監國公主遣使來勞,大饗將士,由東勝渡河西。夏國李王請以兵五萬屬焉。冬十月,復由云中歷太和寨,入葭州,金將王公佐遁,以石天應權行臺兵馬都元帥。進取綏德,破馬蹄寨,距延安三十里止舍。金行省完顏合達出兵三萬陣于城東,蒙古不花以騎三千覘之,馳報曰:“彼見吾兵少,有輕敵心,明日合戰,當佯敗可以伏兵取勝也。”從之。夜半以大軍銜枚齊進,伏于城東十五里兩谷間。明日,蒙古不花進兵,望見金兵,即棄鼓旗走。金兵果追之,伏發,鼓聲震天地,萬矢齊下,金兵大敗,斬七千級,獲馬八百。合達走保延安,圍之旬日,不下,乃南徇洛川,克鄜州。
北京權帥石天應擒送金驍將張鐵槍,木華黎責其不降,厲聲答曰:“我受金朝厚恩二十余年,今事至此,有死而已!”木華黎義之,欲解其縛,諸將怒其不屈,竟殺之。遂降坊州,大饗士卒。聞金復取隰州,以軒成為經略使,于是復由丹州渡河圍隰,克之。留合丑統蒙古軍鎮石、隰間,以田雄權元帥府事。
壬午⑧秋七月,令蒙古不花引兵出秦隴,以張聲勢。視山川險夷,大兵道云中,攻下孟州四蹄寨,遷其民于州。拔晉陽義和寨,進克三清崖,入霍邑山堡,遷其人于趙城縣。薄青龍堡,金平陽公胡天作拒守,裨將蒲察定住、監軍王和開壁降,遷天作于平陽。
八月,有星晝見,隱士喬靜真曰:“今觀天象,未可征進。”木華黎曰:“主上命我平定中原,今河北雖平,而河南、秦、鞏未下,若因天象而不進兵,天下何時而定耶?且違君命,得為忠乎!”
冬十月,過晉至絳,拔榮州胡瓶堡,所至望風歸附,河中久為金有,至是復來歸。木華黎召石天應謂曰:“蒲為河東要害,我擇守者,非君不可。”乃以天應權河東南北路陜右關西行臺,平陽李守忠、太原攸哈剌拔都、隰州田雄,并受節制。命天應造浮梁,以濟歸師。乃渡河拔同州,下蒲城,徑趨長安。金京兆行省完顏合達擁兵二十萬固守,不下。乃分麾下兀胡乃、太不花兵六千屯守之。遣按赤將兵三千斷潼關,遂西擊鳳翔,月余不下,謂諸將曰:“吾奉命專征,不數年取遼西、遼東、山東、河北,不勞余力;前攻天平、延安,今攻鳳翔皆不下,豈吾命將盡耶!”乃駐兵渭水南,遣蒙古不花南越牛嶺關,徇宋鳳州而還。
時中條山賊侯七等聚眾十余萬,伺大兵既西,謀襲河中。石天應遣別將吳權府引兵五百夜出東門,伏兩谷間,戒之曰:“候賊過半,急擊之,我出其前,爾攻其后,可克也。”吳權府醉酒失期,天應戰死。城陷,賊燒毀廬舍,殺掠人民,還走中條。先鋒元帥按察兒邀擊,敗之,斬數萬級,侯七復遁去。木華黎以天應子斡可襲領其眾。
癸未⑨春,師還,浮梁未成,顧諸將曰:“橋未畢工,安可坐待乎!”復攻下河西堡寨十余。三月,渡河還聞喜縣,疾篤,召其弟帶孫曰:“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厥后太祖親攻鳳翔,謂諸將曰:“使木華黎在,朕不親至此矣!”至治元年,詔封孔溫窟哇推忠效節保大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謚忠宣;木華黎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謚忠武。
《元史》卷一一九
〔注釋〕
①太祖:即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者。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尊其為太祖。②璟:即金章宗完顏璟,公元1190—1208年在位。③甲戌:公元1214年。④丙子:公元1216年。⑤丁丑:公元1217年。⑥庚辰:公元1220年。⑦黃陵岡:在今山東曹縣西南廢黃河北岸。⑧壬午:公元1222年。⑨癸未:即公元1223年。
〔相關史料〕
(石抹也先從木華黎取東京,)師過臨潢,次高州,木華黎令也先率千騎為先鋒,也先曰:“兵貴奇勝,何以多為?”諜知金人新易東京留守將至,也先獨與數騎,邀而殺之,懷其所受誥命,至東京,謂守門者曰:“我新留守也。”入據府中,問吏列兵于城何謂,吏以邊備對,也先曰:“吾自朝廷來,中外晏然,奈何欲陳兵以動搖人心乎!”即命撤守備,曰:“寇至在我,無勞爾輩。”是夜,下令易置其將佐部伍。三日,木華黎至,入東京,不費一矢,得地數千里、戶十萬八千、兵十萬、資糧器械山積,降守臣寅答虎等四十七人,定邑三十二。金人喪其根本之地,始議遷河南。
《元史·石抹也先傳》
上一篇:《晏殊》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晏殊》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建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建成》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