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林則徐》人物故事小傳
林則徐(公元1785—1850年)字少穆,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進士,歷典江西、云南鄉試,遷御史,出為杭嘉湖道,修海塘,興水利。道光十二年,調江蘇巡撫,十七年擢湖廣總督,禁鴉片走私。后于虎門銷煙,力御英軍侵犯。二十年五月,英軍以武力相迫。清廷屈服,九月,以禁煙“辦理不善”革職。次年充軍伊犁。后復官攻甘肅、云南回民起事,征廣西太平軍。謚文忠。
〔正史〕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少警敏,有異才。年二十,舉鄉試。巡撫張師誠辟佐幕。嘉慶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典江西、云南鄉試,分校會試。遷御史,疏論福建閩安副將張寶以海盜投誠,宜示裁抑,以防驕蹇,被嘉納。未幾,出為杭嘉湖道,修海塘,興水利。道光元年,聞父病,引疾歸。二年,起授淮海道,未之任,署浙江鹽運使。遷江蘇按察使,治獄嚴明。四年,大水,署布政使,治賑。尋丁母憂,命赴南河修高家堰堤工,事竣回籍。六年,命署兩淮鹽政,以未終制辭,服闋,補陜西按察使。遷江寧布政使,父憂歸。十年,補湖北布政使,調河南,又調江寧。十一年,擢河東河道總督。疏陳秸料為河工第一弊藪①,親赴各廳察驗;又言碎石實足為埽工之輔,應隨宜施用。十二年,調江蘇巡撫。吳中薦饑,奏免逋賦,籌撫恤。前在藩司任,議定賑務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賑竣,乃籌積谷備荒。清厘交代,盡結京控諸獄。考核屬吏、疏言:“察使莫先于自察,必將各屬大小政務,逐一求盡于心,然后能以驗群吏之盡心與否。如大吏之心先未貫徹,何從察其情偽?臣惟持此不敢不盡之心,事事與僚屬求實際。”詔嘉之,勉以力行。
先是總督陶澍奏浚三江,則徐方為臬司,綜理其事,旋以憂去②。至是黃浦、吳淞工已竣則徐力任未竟者,劉河工最要,撥帑十六萬五千有奇,白茆次要,官紳集捐十一萬兩,同時開浚,以工代賑。兩河舊皆通海,易淤,且鑿河工巨,改為清水長河,與黃浦、吳淞交匯通流。各于近海修閘建壩,潮汐泥沙不能壅入,內河漲,則由壩泄出歸海。復就原河逢灣取直,節省工費三萬余兩,用浚附近劉河之七浦河,及附近白茆之徐六涇、東西護塘諸河。又浚丹徒、丹陽運河,寶帶橋泖淀諸工,以次興舉,為吳中數十年之利。兩署兩江總督。
十七年,擢湖廣總督。荊、襄歲罹水災,大修堤工,其患遂弭。整頓鹽課,以減價敵私③無成效,專嚴緝私之禁,銷數大增。湖南鎮桿兵悍,數肇釁④,巡閱撫馭,密薦總兵楊芳,擢為提督,移駐辰州,慎固苗疆屯防。
十八年,鴻臚寺卿黃爵滋請禁鴉片煙,下中外大臣議。則徐請用重典,言:“此禍不除,十年之后,不惟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宣宗深韙之,命入覲,召對十九次。授欽差大臣,赴廣東查辦,十九年春,至。總督鄧廷楨已嚴申禁令,捕拿煙犯,洋商查頓先避回國。則徐知水師提督關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嚴備。檄諭英國領事義律查繳煙土,驅逐躉船⑤,呈出煙土二萬余箱,親蒞虎門驗收,焚于海濱,四十余日始盡。請定洋商夾帶鴉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貨物入官,責具甘結。他國皆聽命,獨義律枝梧未從。于是閱視沿海炮臺,以虎門為第一門戶。橫檔山、武山為第二門戶,大、小虎山為第三門戶。海道至橫檔分為二支,右多暗沙,左經武山前,水深,洋船由之出入。關天培創議于此設木排鐵鏈二重,又增筑虎門之河角炮臺。英國商船后至者不敢入。義律請令赴澳門載貨,冀囤煙私販,嚴斥拒之,潛泊尖沙嘴外洋。
會有英人毆斃華民,抗不交犯,遂斷其食物,撤買辦,工人以困之。七月,義律藉索食為名,以貨船載兵犯九龍山炮臺,參將賴恩爵擊走之。疏聞,帝喜悅,報曰:“既有此舉,不可再示柔弱。不患卿等孟浪⑥,但戒卿等畏葸。”御史步際桐言出結徒虛文,則徐以彼國重然諾,不肯出結,愈不能不向索取,持之益堅。尋義律挽澳門洋酋轉圜,愿令載煙之船回國,貨船聽官查驗。九月,商船已具結進口,義律遣兵船阻之,開炮來攻,關天培率游擊麥廷章奮擊敗之。十月,又犯虎門官涌,官軍分五路進攻,六戰皆捷。招停止貿易,宣示罪狀,飭福建、浙江、江蘇嚴防海口。先已授則徐兩江總督,至是調補兩廣。府尹曾望顏請罷各國通商,禁漁船出洋。則徐疏言:“自斷英國貿易,他國喜,此盈彼絀,正可以夷制夷。如概與之絕,轉恐聯為一氣。粵民以海為生,概禁出洋,其勢不可終日。”時英船寄碇⑦外洋,以利誘奸民接濟銷煙。二十年春,令關天培密裝炮械,雇漁船晝戶出洋設伏,候夜順風縱火,焚毀附夷匪船,接濟始斷。五月,再焚夷船于磨刀洋。諜知新來敵船揚帆北向,疏請沿海各省戒嚴。又言夷情詭譎,若逕赴天津求通貿易,請優示懷柔,依嘉慶年間成例,將遞詞人由內地送粵。
六月,英船至廈門,為閩浙總督鄧廷楨所拒。其犯浙者陷定海,掠寧波。則徐上疏自請治罪,密陳兵事不可中止,略曰:“英夷所憾在粵而滋憂于浙,雖變動出于意外,其窮蹙⑧實在意中。惟其虛驕性成,愈窮蹙時,愈欲顯其桀驁,試其恫喝,甚且別生秘計,冀售其奸,一切不得行,仍必貼耳俯伏。第恐議者以為內地船炮非外夷之敵,與其曠日持久,不如設法羈縻。抑知夷情無厭,得步進步,威不能克,患無已時。他國紛紛效尤,不可不慮。”因請戴罪赴浙,隨營自效。七月,義律至天津,投書總督琦善,言廣東燒煙之釁,起自則徐及鄧廷楨二人,索價不與,又遭詬逐,故越境呈訴。琦善據以上聞,上意始動。
時英船在粵窺伺,復連敗之蓮花峰下及龍穴洲。捷書未上,九月,詔曰:“鴉片流毒內地,特遣林則徐會同鄧廷楨查辦,原期肅清內地,斷絕來源,隨地隨時,妥為辦理。乃自查辦以來,內而奸民犯法不能凈盡,外而興販來源并未斷絕,沿海各省紛紛征調,糜餉勞師,皆林則徐等辦理不善之所致。”下則徐等嚴議,飭即來京,以琦善代之。尋議革職,命仍回廣東備查問差委,琦善至,義律要求賠償煙價,廈門、福州開埠通商,上怒,復命備戰。二十一年春,予則徐四品卿銜,赴浙江鎮海協防。時琦善雖以擅與香港逮治,和戰仍無定局。五月,詔斥則徐在粵不能德威并用,褫卿銜,遣戍伊犁。會河決開封,中途奉命襄辦塞決,二十二年,工竣,仍赴戍,而浙江、江南師屢敗。是年秋,和議遂成。
二十四年,新疆興治屯田,將軍布彥泰請以則徐綜其事。周歷南八城,浚水源,辟溝渠,墾田三萬七千余頃,請給回民耕種,改屯兵為操防,如議行。二十五年,召還,以四品京堂候補。尋署陜甘總督。二十六年,授陜西巡撫,留甘肅,偕布彥泰治叛番,擒其酋。
二十七年,授云貴總督。云南漢、回互斗焚殺,歷十數年。會保山回民控于京,漢民奪犯,毀官署,拆瀾滄江橋以拒,鎮道不能制。則徐主止分良莠,不分漢、回。二十八年,親督師往剿,途中聞彌渡客回滋亂,移兵破其巢,殲匪數百。保山民聞風股栗,縛犯迎師,誅其首要,散其脅從,召漢、回父老諭以恩信。遂搜捕永昌、順寧、云州、姚州歷年戕官諸重犯,威德震洽,邊境乃安。加太子太保,賜花翎。二十九年,騰越邊外野夷滋擾,遣兵平之。以病乞歸。逾年,文宗嗣位,迭詔宣召,未至,以廣西逆首洪秀全稔亂,授欽差大臣,督師進剿,并署廣西巡撫。行次潮州,病卒。則徐威惠久著南服,賊聞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歿⑨,天下惜之。遺疏上,優詔賜恤,贈太子太傅,謚文忠。云南、江蘇并祀名宦,陜西請建專祠。
則徐才識過人,而待下虛衷,人樂為用,所蒞治績皆卓越,道光之季,東南困于漕運,宣宗密詢利弊,疏陳補救本原諸策,上《畿輔水利議》,文宗欲命籌辦而未果。海疆事起,時以英吉利最強為憂,則徐獨曰:“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后其言果驗。
《清史稿》卷三六九
〔注 釋〕
①弊藪:罪惡之源。②憂去:因守喪辭官。③以減價敵私:用減價的方法打擊販私鹽。④肇釁:鬧事。⑤躉船:販運鴉片的快船。⑥孟浪:魯莽。⑦寄碇:拋錨停船。⑧窮蹙:無計可施。⑨中道遽歿:在途中突然死去。
〔相關史料〕
道光初,英吉利大舶終歲停泊零丁洋、大嶼山等處,名曰躉船,凡販鴉片煙至粵者,先剝(駁)赴躉船,然后入口。省城包買戶謂之窯口,議定價值,同至夷船兌價給單,即雇快艇至躉船,憑單取(煙)土。其快艇名快蟹,械炮畢具,行駛如飛,兵船追捕不及。灌輸內地,愈禁愈多。各項貨物,亦多從躉船私售。紋銀之出洋,關稅之偷漏,率由于此。疊經諭飭驅逐嚴拿,而躉船停泊、快蟹遞私如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鴻臚卿黃爵滋言:“自煙土入中國,粵奸商勾通巡海弁兵,運銀出洋,運土入口。查道光初年,歲漏銀數百萬,……近年歲漏三千余萬。此外各海口合之亦數千萬。年復一年,伊于胡底!耗銀之多,由于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于食煙之眾。實力查禁,宜加重罪名。”上韙其言①,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明年,截獲躉船煙土二萬八百八十余箱,焚之。時定《禁煙章程》,凡開設窯口及煙館與興販吸食,無論華洋,均擬極刑。
《清史稿·食貨志六》卷一二五
夫震于英吉利之名者,以其船堅炮利而稱其強,以其奢靡揮霍而艷其富②。不知該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數丈,只能取勝外洋,破浪乘風,是其長技,惟不與之在洋接仗,其技即無所施。至口內則運掉不靈,一遇水淺沙膠,萬難轉動。是以貨船進口,亦必以重資請土人導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且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③,若至岸上,更無所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林則徐《英人非不可制請嚴諭查禁鴉片》
潘義德籍隸南海縣,織機度日,因無人雇倩,隨于道光十七年間在縣城外西關安凌里租價房屋,自織欄桿線帶生理,陸續收有陳亞西等十四人為徒,在店學織,均系各孩父兄自行寫立投師約交執。潘義德每日限令各孩每人織成線帶八丈。(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潘義德因人少不能多織,起意略拐幼孩至店,教織欄桿,冀多獲利。隨向林結原、張連勝告知,囑令代為覓拐,議定拐獲幼孩一名許給番銀二圓。林結原等貪利應允。是用二十六日及二十八等日,林結原在外拐得幼孩董亞祥、馮亞味二人,又二十年正月初八日及十二等日張連勝拐得幼孩周嚴連、羅亞開、黃亞添、陳亞賤四人,又是月二十日林結原復拐得孩周亞豪一人,均經先后帶得潘義德店內,經潘義德陸續將許給銀兩分別照數付給。所拐各幼孩,或因迷失路徑,或系在街玩耍,林結原等均系乘機哄誘。潘義德隨將拐得幼孩周亞祥等七人關閉屋內,逼令與投送學藝之陸亞西等依樣學織,并聲言如不學織,立即打死。周亞祥等六人畏懼,均各勉從學織。惟周亞豪體弱多病,且性情倔強,不肯學織,經潘義德時常訓責。二月初四日潘義德因周亞豪仍不上機工作,將周亞豪衣衫剝去,卷起褲腳,用藤條連打周亞豪左右脊背腿肚十余下。周亞豪喊罵,潘義德復用香火燒傷其囟門五處,左腳面右腳踝各一處。初五日潘義德瞥見周亞豪在機旁偷睡,用手攜做工剪刀戳傷周亞豪右眼睛成眇。詎周亞豪受苦難堪,不思飲食,日漸黃瘦,遂成枯損病癥。十二日潘義德見其神色枯萎,恐死在店內受累,即于是夜乘各學徒人等睡熟,路上無人,自將周亞豪抱至醫靈廟前僻處丟棄,延至二月十六日身故。潘義德尚敢愍不畏法④,未便稽誅,應請旨即行正法,以為略拐凌虐者戒。該犯等訊無另有犯案伙黨窩拐處所,亦無保鄰,均毋庸議。逸犯張連勝飭緝,獲日另結。窩拐房屋同林結原得受潘義德銀兩,分別封變,著追處分。尸棺飭屬領埋。
《林文忠公(則徐)奏稿》(二)
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并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惟頂馬一弁、跟丁六名、廚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隨身行走,并無站前站后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所坐大轎一乘,自雇轎夫十二名;所帶行李,自雇大車二輛、轎車一輛。其夫價轎價均已自行發給,足以敷其食用,不許在各驛站索取絲毫。該州縣亦不必另雇轎夫迎接。至不通車路應行水路之處,亦皆隨地自雇夫船。本部堂系由外任出差,與院部大員稍異,且州縣驛站之累、皆已備知,尤宜加以體恤,所有尖宿⑤公館,只用家常飯菜,不必備辦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窩燒烤,以節糜費。此非客氣,切勿故違。至隨身丁弁人夫,不許暗受分毫站規門包等項。需索者即須扭稟,私送者定行特參。言出法隨,各宜稟遵毋違。切切。須至傳牌者。右牌仰沿途經過各州縣驛站官吏準此。此牌由良鄉縣傳至廣東省城,乃繳。
《林文忠公公牘》四
侯官林又忠公則徐督楚時,值大旱,米價騰貴,民有饑色。公倡議捐廉販米,平價便民,對僚屬量力樂輸,而皆有難色,竟不果

《清朝野史大觀》(三)
查往年豐熟之歲,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今既賣至四千文,獲利已屬甚厚。若再高抬價值,朘削平民,是天理之所不容,即官法之所必及矣。現如楓橋一帶,大小各行,以及齊門之南北馬路橋、石獅三涇浜,葑門之盛家帶,胥門外之日暉橋南首,杜米燦米各行戶,均經本司等遣人密查,約計存棧米石,已在百萬之外,并有存貯道光元、三年陳米,數至累萬者。此外城鄉市鎮鋪戶富家,存米更復不少。似此久為囤積,其意何居?本應封貯到官,押令平糶

《林文忠公奏稿》(四)
查粵東夷務,林(則徐)始之而徐(廣緒)終之,兩臣皆為英夷所敬畏。去歲林則徐乞假回籍,今春取道江西養疾。使此日英夷頑梗不化,應請旨敕江西撫臣速令林則徐趕緊來京,候陛見后,令其協辦夷務,庶幾宋朝中國復相司馬之意。若精神尚未復元,亦可養疴京中,勿遽回籍。臣知英夷必望風而靡,伎倆悉無可施,可永無宵旰之慮

《籌辦夷務始末》卷一
(道光年間)甘肅秋錄一百五十余名口,部議照復。惟故殺妻一起,由緩改實。涇陽犯人馬書新嗜賭無賴,其妻李屢勸不悛。李氏身無完衣,冬臥草韉,李兄憐其貧苦,給以絮被,聊以御冬。馬書新回家瞥見絮被,即欲攫去以作賭資,李氏堅持不放。馬新書即將李氏遍體毆踢成傷,倒臥在地氣憤吵嚷。馬書新一時性起,用切草鍘刀將李氏頭顱砍下。經縣驗訊,照故殺亦絞律,問以絞候。余查勘秋審冊,見該犯情節兇慘,又是賭匪,擬入情實,已將草冊遞至甘肅總督衙門,奉批如擬。向來秋審,督、撫兩署先由臬司呈遞草冊,如意見不合,簽司商改。少穆(林則徐)先生閱至此案,意在改緩,余對曰:“故殺妻,切下頭顱,向來成案入實;且此案兇犯系屬賭匪,似更無可寬;況制臺處草冊已定,亦難更動。”少翁曰:“足下系道員署臬,設或部中以為失入處分即要降調,道員降調并不具奏,非比臬司必須奏明處分,尚可邀恩也。至甘肅制軍布公(布彥泰)處,我即寫信告知,屬(囑)其將冊駁下,再由司中擬核。”余見少翁如此切摯,亦即遵。少翁意謂故殺妻,向辦緩決,不知情節有輕重不同也。西安距京不遠,當將此案抄寄張蘭沚少寇與之商酌,復信云:“此案的是實案,外間不如緩辦,聽部駁實之為妥也。部中非駁案數起,不足見其慎重,且無以見大部之有權也。”余將回信呈少穆先生閱看,撫軍及司道數人皆笑。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
立政之道,察吏為先。
《林則徐集·奏稿》
(林則徐)每見客必先問其生平、技能、嗜好與所過山川風俗、所交豪杰。退即令記室籍之⑨,四人專司其事。齋中置大柜、函子箱十八,分省以藏籍。凡所資考,按籍厘然。
《瞑庵雜識》卷二
(林則徐)接見僚屬紳士,必旁咨博采,屏后小吏備書其語,每日每人皆如是。公因互證其異同,以分其人之誠偽、事之是非。
《林則徐年譜》
〔注 釋〕
①韙其言:深以其言為正確。②艷其富:羨慕對方富有。③所嫻:所熟悉。④愍不畏法:因無知而不怕法律。⑤尖宿:旅館。途中吃飯稱打尖,故稱旅途中小店為尖宿。⑥竟不果:沒有結果。⑦平糶:平價售賣。⑧宵旰之慮:早晚之慮。⑨令記室籍之:派文書記錄下來。
上一篇:《楊士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楊士奇》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歐陽修》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歐陽修》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