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斯林生平簡介,吉斯林歷史評價,吉斯林怎么死的?
維德孔·亞伯拉罕·勞利茲·吉斯林(VidkumAbrahamLauritzQuisling1887—1945),挪威反動政客,賣國賊,挪威被法西斯德國占領時期任傀儡政府首相。
吉斯林于1887年7月19日出生于挪威的弗雷斯達爾,父親是一個鄉村牧師。吉斯林年輕時入軍事學院,1911年從軍事學院畢業,進入挪威陸軍服役,后來獲得炮兵少校軍銜。1918—1919年,他被派往彼得格勒擔任挪威駐蘇俄武官。1919—1921年在赫爾辛基擔任挪威駐芬蘭武官。
1921—1925年,吉斯林離開軍隊,隨同國際聯盟的救濟專員挪威人弗里特約夫·南森在蘇聯的烏克蘭和亞美尼亞等地進行救災工作。南森是國際知名的北極探險家、人道主義者,在挪威有很高威望。吉斯林作為助手,頗受南森器重。吉斯林后來便利用這一點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1927—1929年,吉斯林在挪威駐蘇公使館作商務官員。由于當時英國同蘇聯斷絕了外交關系,委托挪威代管英國在蘇的財產和權益,吉斯林負責此事,曾因此獲得英國政府授予的帝國勛章。他曾在1931年出版一本書,題為《俄國人與我們》。
1930年南森逝世,吉斯林發表文章,宣稱自己是南森的政治繼承人,充分認識俄國共產主義的威脅,因而引起社會的注意。他還創建了一個小型的反動組織,名為“挪威北歐人民復興組織”,其成員包括少數學者,大工業家和一些退休軍官。1931年,農民黨組閣,任命吉斯林為國防大臣。他在任職期間對防務毫無建樹,但激烈反對挪威的工黨和工會。他創建了目的在于對付國內人民特別是鎮壓罷工的民防團,這是一個由正規軍官指揮的民兵組織。他攻擊工黨是親蘇的賣國黨,一再在議會毫無根據地指控工黨進行叛國活動,要求加以取締。他曾強行鎮壓水電工人的罷工,在資產階級中以強硬聞名。
此時,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挪威國內階級斗爭進入高漲階段。資本家采用關閉工廠的手段強迫工人接受削減工資,工人則紛紛起來罷工,發生了好幾起暴力事件。農民黨應付無方,被迫改組政府,仍然沒有起色。統治階級中開始有人懷疑傳統的社會民主制度能否應付經濟危機。許多工業巨頭、失意政客以及形形色色的反共分子紛紛試探與吉斯林接觸。他們認為他是個“鐵腕人物”,想從他那里找出路。吉斯林覺得機會來臨,便自命為國家的“救星”。他主張加強政府權力,削弱議會權力,以便防止工黨可能在未來以多數執政,實行激進的社會改革政策。希特勒在德國上臺一個月后,吉斯林即在報上撰文,主張實行獨裁制度,敦促農民黨為此目的而帶頭組織一個全國陣線。
1933年,吉斯林辭去國防大臣職務,脫離農民黨而另行創建一個名為“民族統一黨”的新政黨。該黨是一個以德國納粹黨為榜樣的法西斯主義政黨,以反對共產主義、工會和猶太人為宗旨,把挪威古代國王和殉教者圣奧拉夫的十字架作為黨徽,聲言要依靠“淳樸自然的農村”來反對城市文明的“腐敗”影響,使挪威恢復它在古代海盜時期的偉大和光榮。吉斯林提出的政綱,主要是一些許諾結束經濟危機、譴責黨派之爭的空話。同時夾雜著濃厚的種族主義情緒和對吉斯林的吹捧。該黨擁護納粹主義和納粹德國的政策,但是在挪威的影響很小,響應者寥寥無幾。在1933年和1936年兩次議會選舉中,民族統一黨所得票數都不足選民總數的2%,連一個議席也沒有得到。
吉斯林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渴望當國家的領袖,非常愛談政治。一些當時和他有接觸的挪威政治家和評論家認為,他頭腦簡單,脫離挪威的絕大多數人民。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個心理變態病患者。他當時的追隨者主要是一部分受其欺騙的青年。他的黨被認為是一個無足輕重,沒有前途的組織,沒有可能通過選舉取得政權。
挪威自1905年脫離瑞典取得獨立以后,在外交上一直實行中立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由于挪威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控制著北大西洋海上交通的要道,特別是挪威北部的海港納爾維克是瑞典鐵礦砂運往德國的交通樞紐,對德國的軍工生產關系重大。英國要封鎖德國,德國要打破封鎖和爭奪制海權,都把挪威看作必爭之地。當時執政的挪威工黨政府,為了避免戰禍,重申實行中立政策,同雙方都保持政治、貿易關系。德英雙方雖都有以武力占領挪威領土作為軍事基地的考慮,但又有所顧忌,未作最后決定。
在這種形勢下,吉斯林主動投靠納粹德國,極力推動德國入侵挪威,企圖憑借希特勒的武力,實現他自己奪取挪威政權的野心。早在三十年代之初,吉斯林就設法同德國納粹黨建立聯系。但是他的黨力量太弱,納粹德國對他不甚重視。1939年夏天,吉斯林結識了納粹黨的理論家阿爾弗雷德·羅森堡。1939年12月,吉斯林去柏林訪問。他這次訪問正在蘇芬戰爭進行的時候,各國對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形勢很注意,因此納粹德國較為重視吉斯林的來訪。羅森堡在見過吉斯林之后,介紹他會見了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將軍。吉斯林對雷德爾和羅森堡聲言,在挪威政府內有一股親英反德的勢力,挪威政府與英國已達成一項秘密協議,準備允許英國使用挪威的海岸作為軍事基地,從而給德國造成很大的危險。吉斯林建議由他的民族統一黨發動一次政變,推翻現政府而成立一個以他為首的新政府。他一旦奪得政權便將邀請德國派軍隊進駐挪威,以便防止英軍進入。他要求德國對他的計劃給以財政援助和秘密支持,并且說挪威有一些重要的軍官準備支持他,其中包括納爾維克港駐軍的司令等等。
雷德爾與羅森堡把吉斯林介紹給希特勒。12月16日和18日,吉斯林和希特勒進行了兩次秘密會談。據德方的文件表明,希特勒對吉斯林表示他“寧可挪威保持完全中立”,因為他不愿意“擴大戰場”。但是,他絕對不容許英國控制納爾維克,“如果敵人準備擴大戰爭”,他就要“采取自衛行動,以對付這一威脅”。希特勒懷疑吉斯林有無能力在挪威發動政變,但認為他的黨徒作第五縱隊是有用的。他答應給予吉斯林經費,并保證研究給予軍事援助問題。吉斯林對這次訪問“甚為滿意”。此后,他常常來往于德國和挪威之間,提供軍事和政治情報,協助德國策劃入侵。
希特勒增加了對吉斯林的經費津貼,但吉斯林的民族統一黨進展仍很緩慢。希特勒認為,他不能等待吉斯林的一套計劃實現,而必須搶先動手。他下令為入侵挪威作好全面準備,召遣吉斯林于4月3日到丹麥向德軍情報官員提供關于挪威防務的詳細情況。
1940年4月9日凌晨,納粹德國不宣而戰,以50余艘艦艇約一萬名士兵向挪威的各主要港口,南起首都奧斯陸,北至納爾維克,同時發起突然襲擊。挪威政府事先沒有準備,直到4月8日夜間獲悉德軍入侵消息才匆忙宣布進行總動員。納爾維克駐軍司令不戰而降,其他各地很快被德軍占領。德軍司令官向被占領的各地方當局宣布,德國是來保護挪威的。德國政府同時發出最后通牒,要求挪威停止抵抗,立即投降。挪威國王,議會和政府主要成員在奧斯陸陷落時從首都逃出,轉移到未被德軍占領的內地,組織抵抗。
吉斯林于4月8日晚間在奧斯陸街頭散發宣言,聲稱挪威當時的政府必須下臺,由民族統一黨上臺執政。4月9日上午,吉斯林派出黨徒在奧斯陸港口等待迎接德軍官員。同時,他在電臺發表廣播演說,宣稱挪威原來的政府已被推翻,成立了一個由他本人擔任首相的新政府。吉斯林聲稱,納粹德國的入侵是對挪威“提供和平幫助”,使挪威得以保持中立。他宣布對德軍進行抵抗是應予處死的犯罪行為。他下令取消總動員,這道命令在挪威軍隊的動員中造成了混亂,削弱了挪威軍隊對入侵德軍的抵抗。
德國占領奧斯陸之后,立即進行勸降活動。德國公使約見挪威國王進行談判,宣稱德國不能同挪威原來的政府打交道,要求國王正式任命吉斯林為首相,聲言吉斯林是德國可以接受的唯一人選。如果國王不接受吉斯林,德國就將全面接管挪威的行政。挪威國王在與議會及各政黨協商后,拒絕接受吉斯林和他所組織的內閣。在英法遠征軍的協助下,挪威軍隊在未被占領的地區繼續進行抵抗。吉斯林和他的黨徒則全力和德軍合作,下令解散挪威的一切軍事組織,要求挪威人交出一切武器,解除武裝。在德國優勢兵力掃蕩之下,挪威軍隊在幾個星期之后潰敗投降。德軍占領了挪威的全部領土。挪威的國王和政府流亡到英國倫敦。
最初,德國占領當局見吉斯林無法控制局勢,便決定拋開他,于一個星期后同挪威被占領區各界談判,另行成立了一個在德國占領當局指揮下的行政委員會,負責處理外交和國防以外的行政事宜。但是吉斯林極力鉆營,同希特勒拉上關系,因此德方決定,吉斯林仍在行政委員會中留任復員部長,實際上是負責瓦解挪威人民抵抗運動的軍事力量。后來,德國占領當局解散行政委員會,于1942年秋成立了一個以吉斯林為首的完全由吉斯林分子組成的傀儡政府。
吉斯林當政期間,對外處處迎合納粹德國,為占領軍服務,對內鎮壓人民的愛國抗德活動,極力推行納粹化政策。他搜刮挪威的人力物力資源為德國服務,組織了數千名挪威青年前往德軍前線充當炮灰。吉斯林宣布民族統一黨為挪威唯一合法的政黨,解散其他一切政黨和政治組織,凡是反對民族統一黨的人,都被認為是國家公敵。他派人到德國受訓,照抄納粹黨的“經驗”,成立了民族統一黨黨衛軍,縱容它肆意使用暴力,毆打和鎮壓反對派。他嚴厲限制人民的自由,規定在挪威沿海各地,除民族統一黨黨員外的挪威居民都不得私自保有無線電收音機。為了控制挪威的工會乃至體育團體等各種社會團體,他強行撤換了這些團體原來由會員選舉產生的干部,另行派人接管。他不僅嚴格控制挪威的各級國家機關,而且企圖把教會、學校、青年組織等都控制起來,納入法西斯主義軌道。他的這些措施引起了挪威人民的強烈反對,規模宏大的抵抗運動在挪威各地展開。吉斯林對此進行了嚴厲的鎮壓,逮捕并監禁了大批的愛國人士。僅僅由于中小學教師抵制“青年服務隊”組織,他就逮捕了1,100名教師,把其中半數送進勞改營。他還逮捕了1,000多名猶太人,送往集中營迫害至死。1943年夏,吉斯林與德方合作,把1,000多名挪威軍官,271名“不可靠”的警察和約700名大學生送入集中營。
1945年,德軍戰敗,挪威獲得解放。吉斯林被捕。1945年8月至9月,挪威法庭對吉斯林進行審判,判決他犯有叛國、煽動叛亂和殘殺愛國人士等嚴重罪行,處以死刑,于10月24日槍斃。同時被處死的,還有他的22名同黨。
由于吉斯林賣國求榮,為虎作倀,他的名字已經在國際上成為叛徒和賣國賊的同義詞。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00.html
上一篇:吉拉斯生平簡介,吉拉斯歷史評價,吉拉斯怎么死的?
下一篇:吉田松陰生平簡介,吉田松陰歷史評價,吉田松陰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