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清明山》陜西名勝簡介
在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郭堡寨(俗稱郭堡子)東鄰清明河邊。清明山,古名玄武山,因農歷清明節給此山主神過廟會,由于迎神賽會是清明日,故將此俗稱為清明山。
清明山,山峰孑立,東、南、西三面塹空,唯北連山體,海拔1200余米,山峰多柏樹,遠瞧碧油,直沖霄漢,巍峨壯觀,為商州之名山,清代《續修商州志》就有對此山的記述,由此可知清明山之知名度也。
清明山山上神廟甚多,而主神卻只有一位,即無量祖師。關于無量祖師,民間是這樣傳說:古代玄武山,一年上長一節,歲歲上長,永不停止,有姓吳名量之人想壓住此山,不教上長,遂在山頂建廬而居,果然山峰不再上長,從此吳量便為此山之主,人們認為他的神功無量,遂稱他為無量祖師。無量祖師,披發赤足,為勞動人民形象,有別于他神,死后筑廟在山上,有求必應,因之山上廟宇越來越多,據清德宗載湉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玄武山記》碑文記載,清明山上有圣公圣母殿、三官殿、靈官殿、黑虎殿、藥王殿、馬王殿、娘娘巖(廟)、山神土地廟、八仙庵、紅土嶺土地廟,是一處古神廟建筑群。每年農歷二月二是該山的藥王廟會,二月十五是土地會,清明日是無量祖師會,稱為清明會。
清明會,由清明山所在地區六社輪流承辦,即郭堡子村(郭坡)、姓王后村、元店村、孟村、蘇周嶺(蘇嶺、周嶺為一社)、口前村(沙河口村)六社,會期三天,清明日為第一日,是最大盛典之日,稱之“接神”,禮賓先生(有聲望的紳士、文人)身穿藍長禮服,抬神轎夫身穿黃馬褂,前為兩面杏黃大旗,謂之纛,接著是兩面大鼓,大黃羅傘,大琵琶扇(日、月扇),18支土槍射手,48桿執事儀仗,中抬為神樓,內迎請主神輕身小塑像,人稱“行像”。神樓轎后緊跟神首(或稱會首)和當地士紳或有鄉望的老者手執燃燒的香炷,組成燃香隊,隨后就是六社所扮演的民間社火隊,社火分高芯子、高蹺(當地俗稱柳木腿)和馬社火(騎騾馬),皆打扮民間傳說、典故或封神、三國神話、歷史故事,均按到達清明山下河灘先后為序,各社各出大型鑼鼓隊浩浩蕩蕩,由清明山及山下清明河,直排至大荊鎮街后之行宮,接迎神之隊伍,足有三四里長,人山人海,鞭炮聲、土槍聲、鑼鼓聲、嗩吶聲,組成一支大合唱,熱鬧至極。
行宮,為三進廟宇,有山門、前殿、腰殿(中殿)、后殿,還有一些輔助建筑。后殿即供奉由清明山上迎接來的主神,并置香案小型供桌;腰殿為“獻殿”,擺放八張大方桌,供品為大型全豬、全羊、鮮果(仙果),大型面食手工藝獻食等各式各樣,紅黃綠白,形形色色;前殿也有供桌,留空很大,供香客進香化表和走動。廟門前立有四季常青牌樓一座,兩邊立很高很高的旗桿兩根,上端懸旗,中上部懸斗,即紅綠斗形,圈形彩花紙扎。再向前一二百米,分左右搭戲臺兩座,唱秦腔、漢劇,兩臺大戲唱三天三夜。廟會之期,會場看戲的,敬神的,賣吃食的,耍雜技的,擺賭場的,擺卦攤的,理發剃頭的,開頂叫街的,游醫治病的,看麻衣相的,賣油的,耍猴的,農貿物資交流的,耕牛牲畜交易的,應有盡有。晚上除照樣演戲外,還有焰火,焰火典故繁多,有三星高照、流星沖天、穆桂英破天門陣、天官賜福、老鼠吃葡萄等等。
清明會過完后,會首又把主神之輕身行像抬送回清明山上,送神沒有迎神(接神)那么隆重,但儀仗隊等卻照樣不減,將無量祖師送上山,則全部完畢。
上一篇:《延安·清涼山》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戶縣·渼陂湖》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