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禹
捻軍名將、軍事家、謀略家。別號“小閆王”,安徽蒙城雉河集人,生于嘉慶年間,出身地主家庭。自幼閉門讀書,長成后不赴科舉考試,絕意仕途,卻“暗中聯絡貧苦,潛蓄實力”。當時社會動蕩不安,階級矛盾激化,促使他走上抗清斗爭的道路,成為捻軍著名將領。1853年,在太平天國北伐軍的影響下,規模巨大的捻軍起義爆發了。張宗禹參加起義,隸于張樂行麾下。1855年秋,各路捻軍在雉河集會盟,建立黃、白、黑、紅、藍軍五旗軍制,張樂行被推為盟主,兼領黃旗,張宗禹遂領鑲黃旗。他以治軍嚴整,臨陣果斷,“強忍敢戰”,為部眾所擁戴。1863年,欽差大臣僧格林沁領兵前來進攻,捻軍腹背受敵,處境艱危。為了分散敵人兵力,聯合河南捻軍一道抗清,張宗禹奉命率部突圍,與陳大喜所部捻軍和太平軍會合。這時,皖北局勢大變,雉河集失陷,張樂行殉難。可張宗禹并不氣餒,奮力搏戰,奪回雉河集。1864年7月,天京陷落,形勢急轉直下。張宗禹及其捻軍將士與太平軍團結協作,共同抗敵,于1865年5月,一舉全殲清軍僧格林沁部萬余人。此后,清廷又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剿辦捻軍。張宗禹與賴文光緊密配合,打破了曾國藩的重點設防和河防戰略,并給予湘軍以沉痛的打擊。張宗禹參加捻軍起義,十多年的戎馬生涯,把他錘煉成一位能征善戰的軍事統帥。他“沉靜好謀”、“遇敵英發”,敵勢強則急走避開,敵勢弱則奮勇出擊;有時將隊伍化整為零,使敵人不知其主力之所在;有時合零為整,使實力出于敵人意料之外,變化莫測,出奇制勝,屢建戰功。他具有政治遠見,長期同太平軍聯合作戰尤其是在危難關頭,毅然率部與太平軍結成一體,堅持斗爭,不斷打擊敵人,震撼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上一篇:張樂行
下一篇:張秀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