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行
捻軍盟主、軍事家、謀略家。又作張洛行,安徽蒙城雉河集人,1811年生于一個地主家庭。早年考上秀才,販賣過私鹽,是有名的“鹽趟主”。太平天國運動在南方興起后,張樂行與龔德樹等在皖北雉河集一帶聚眾起事。1852年11月,馮金標、朱洪占、胡元眾等18人各自結捻起事,擁張樂行為首領,力量不斷壯大,控制了渦河、淝河流域。此后,曾兩度接受招安,又起而反抗。1855年8—9月間,張樂行召集各部捻軍首領于雉河集舉行會議,決定組成聯盟,張樂行被推為盟主。會盟之后,張樂行統率捻軍,以皖北、豫東為活動地區,不斷流動作戰,機動靈活,不死打硬拼,處于比較主動地位,部隊也得到了發展。1856年5月,張樂行率部五、六萬人,同前來鎮壓的清軍激戰,連戰不利。于是,張樂行決定率部南下,吸引清兵。清軍果然尾追而來,張樂行遂揮師北上,攻穎州,渡穎河,圍蒙城,進而分兵三路,奪回雉河集。1857年3月,張樂行率捻軍與太平軍會師,從此,捻軍開始接受太平天國的領導。兩軍會師后,聯合向敵人發起強大攻勢。由于張樂行在淮南堅持同太平軍協同作戰,捻軍控制的地區成為太平天國的北面“屏藩”,后來太平天國封他為征北主將。1861年9月5日,安慶陷落,淮南形勢隨之惡化,而淮北捻軍的力量依然強大。12月,已被封為沃王的張樂行帶領捻軍返回淮北。1862年8月,清朝命欽差大臣僧格林沁率馬步兩萬余人和安徽巡撫李續宜部湘軍萬余人,南北夾擊淮北捻軍。在敵人的強大攻勢下,一些捻首領相繼叛變投敵,捻軍前后受到攻擊,境況越發危險。張樂行聚集五旗首領決定同敵人進行決戰,但慘遭失敗,張樂天也因叛徒告密被敵人俘獲,英勇就義。
上一篇:帝王學中的管理韜略
下一篇:張宗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