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桓
三國時期東吳軍事謀略人物。字休穆,吳郡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初為孫權府幕僚,曾任余姚長、蕩寇校慰等職,受封為新城亭侯、嘉興侯、青州牧。222年,魏主曹丕出兵攻吳。孫權聞訊,令建威將軍呂范督三軍迎戰,朱桓以裨將軍身分屯守濡須,抵拒曹仁。曹仁聲東擊西,揚言以主力攻打羨溪,朱桓探知這一動向,立即派主力趕赴羨溪。及至主力出發后,忽得知魏軍主力正向濡須進發。由于情況突變,下令出援的軍隊回防已來不及了。當時朱桓身邊只有五千人,眾寡懸殊,許多將士心懷疑懼。朱桓激勵大家說:“兩軍作戰,勝負取決于將領的正確指揮,還有士卒的勇敢與團結、地勢的險要等因素并不完全在于兵力的多少。今曹仁既非智勇之士,加之曹軍士卒怯戰,又系千里跋涉,人困馬乏;而我軍居守高城,南有大江關險,北有高山峻嶺,以逸待勞,以守為攻,可以說是百戰百勝。即使曹丕來征,尚不足憂,況曹仁之輩呢!”朱桓分析了主客觀形式,穩定了軍心。然后,命令部隊偃旗息鼓,避而不戰,以示怯弱,以誘曹仁就范。果然,曹仁見吳軍勢弱,使兵進攻,一路命曹泰進攻濡須,一路命常雕進襲中州,即朱桓部眷屬之地,自率萬余人留守橐皋,作為后援。朱桓抓住曹仁的用兵弱點,自率少數部隊守濡須,抗拒曹秦,命令主力從上流攻取曹軍油船,另遣一部牽制常雕部隊。取勝后,又回師擊敗曹泰的正面進攻,曹泰不得不退走,朱桓大獲全勝。朱桓雖身為戰將,但很有智謀,戰場上屢立戰功,且輕財重士,成為當時之名將。
上一篇:朱元璋
下一篇: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