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劉伯承
《劉伯承》: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及反對軍閥戰爭。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后,與楊闇公、朱德等發動瀘州、順慶起義。后又參與發動和領導南昌起義。歷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轉戰華北,開辟晉冀魯豫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7年與鄧小平等率部強渡黃河,挺進中原。爾后參加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西南戰役。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和軍委副主席,第二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當選為中共七屆至十一屆中央委員,八屆至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有《劉伯承軍事文選》。
“昨日走訪不晤” ——致實甫信札
劉伯承與夫人汪榮華合影
這是一封措辭典雅、書風瀟灑的短信,凡8行,每行字數不一,共74字。信中說: “實甫吾兄惠鑒: 昨日走訪不晤為歉。冉君會面后,行期決定否?如有須弟相助之處,請示交來人或函約時間與弟一談,弟早晚在舍,余均在外,望見諒也。”信里講的是一些具體事宜,然通篇意氣流宕,風神灑落,充溢著文質彬彬、倜儻不拘的書卷氣。有人說: “在中國歷史上,以軍事將領而兼具文采藝才者,代不乏人。劉伯承在現代史上是聞名中外的軍事家。他的書跡之可貴,當然不僅因為他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同時也因為他的文才為武才所掩,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欣賞這件行書信札,可知此說并非妄言。觀其運筆,施以硬毫,使轉有度,藏露有方,勁健而不乖張,側鋒多姿而能力氣渾涵,不薄不浮,意致遒美;墨色之濃潤不滯,又增添了書作的神采; 字勢多縱長,但斜正疏密大小都頗能隨機變化,并無成見與習氣,這又恰是作者無心作書家,一氣呵成的自在的精神狀態所致。究其意韻格調,足見作者內在的文化底蘊及其在書法上對于晉、宋行草書風的傾心。
劉伯承致實甫信札
上一篇:楹聯趣談·馮玉祥
下一篇:扇面趣談·劉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