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波拿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稱拿破侖三世。路易·波拿巴是拿破侖一世的侄子,幼年隨母放逐于德國和瑞士,前半生大半在流亡中度過。首先對歷史感興趣,并為民族自由的思想所鼓舞。他認為自己有權取得法國的王位。他接受軍事訓練,繼續研究經濟和社會問題。出版冊子《空想政治》,宣傳只有皇帝才能為法國帶來光榮和自由。1848年12月,利用其伯父傳奇般的業績得到多數人支持,當選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他利用當時被稱為“秩序黨”的君主主義勢力組成的內閣,擊敗了共和派和民主派力量,加強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利用秩序黨中正統派與奧爾良派爭權奪勢而遭到人民反對的局勢,利用資產階級希望結束政局動蕩和建立強有力政府的愿望,調集軍隊發動政變,強行解散議會,將秩序黨勢力打下去,建立獨裁統治。根據1852年1月頒布的新憲法,總統任期由4年改為10年,掌握了一切國家權力。這是他企圖仿效其伯父拿破侖恢復帝制的第一步。1852年11月,他將自己任命的參議院所作出的關于恢復帝制的決議交給公民投票表決,得到多數票贊同。12月2日即48年前拿破侖舉行加冕典禮的那一天,正式宣布帝國成立,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二帝國。路易·波拿巴政變對結束法國政局的混亂和為經濟發展創設穩定的局勢有其積極作用。執政后,對外,聯英抗俄,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又與奧地利開戰,吞并薩伏依和尼斯;發動侵略中國(1858—1860)、越南、敘利亞、和墨西哥的殖民戰爭。對內,他依靠“拿破侖傳說”這一精神力量建立的政權表面凌駕于各派之上,實際則是聯合金融資產階級、大地主階級和工業巨頭的政權。他還推行順應當時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通過對外侵略擴大了海外市場,使法國工業革命在第二帝國時期基本上得以完成。他興辦公共事業,加快鐵路建設。促進工農業發展,是法國歷史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之一。他也推行很多壓制民主派和下層人民的政策,使內部矛盾加深。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發展壯大起來的工業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不堪帝國的專制統治,要求建立共和國的呼聲日益高漲。工人中社會主義思想也廣為傳播。1870年7月19日普法戰爭爆發,9月1日雙方進行決戰,法軍大敗。法皇拿破侖三世和元帥麥克馬洪及所部8萬官兵投降,皆成俘虜。9月4日巴黎發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建立了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上一篇:趙雍
下一篇:辯證思維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