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頻陽(今陜西富平縣)東鄉人。其祖先為周朝宗室,歷代為官。翦少好兵法,文武雙全。
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統一內部,牢牢地控制著秦國政權,于是任用王翦,進行消滅東方六國(韓、魏、趙、燕、齊、楚),完成統一中國之偉大斗爭。
首用兵于趙。時趙擁有邯鄲、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肥沃之地,以及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雁門(今山西右玉縣)、代(今河北蔚縣)等郡,地勢險要。而趙兵又素以強勁著稱,代有名將(趙奢、廉頗、李牧),向為秦之勁敵。
是年冬,王翦率軍三十萬,分兩路向趙發起進攻:主力由上黨地區(今山西東南部、晉城縣以北之地),越太行山,攻趙國都城邯鄲之西、北;另一路由南陽(今河南獲嘉縣),沿太行山東南麓,經安陽,攻邯鄲之南。王翦所率主力,遣到李牧堅決抗擊,遂成相持之勢,翦被迫罷兵。
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王翦再次伐趙,主力改由太原,出井陘關(在今河北井陘縣東北),以攻邯鄲之北。仍為李牧所阻,又被迫罷兵。
秦兩次伐趙,均為李牧所阻,無功而還;翦乃遣人攜重金赴邯鄲,賄賂趙王嬖人(寵愛者)郭開,使詆毀李牧。十八年(公元前229年),郭開誣李牧謀反,殺之。翦趁機伐趙,其進攻方向與路線,與第二次相同。由于李牧被殺,秦軍很快占領邯鄲,趙遂亡。
翦既滅趙,屯兵中山,逼燕南界。燕太子懼,遂遣衛人荊軻入秦刺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荊軻至咸陽,行刺失敗,王翦立即伐燕。
燕都于薊(今北京大興縣),據有今北京、遼寧,及河北北部之地。其地形,西北部為高地,中部和東部為平原,易水、白河、永定河穿行其間。燕軍以重兵防守于易水之正面。翦乃以主力從易水之上游,迂迥包圍燕軍,戰于易水西,大破之。十月,克薊,燕太子走遼東。
秦既滅趙,又破燕都,中原北部全定,乃轉兵攻楚。
楚原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縣),據有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六省之地,以及河南、陜西、四川三省之一部分,地方五千里,甲兵百萬,糧支十年。后雖有所削弱,但仍為南方大國。
秦王為伐楚,曾問計于翦之部將李信(年輕,追擊燕軍極為勇敢),曰:“吾欲伐楚,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信曰:“不過用二十萬。”秦王又問翦,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不滿曰:“將軍老矣,何怯也。”遂以李信為將軍,將二十萬人伐楚。翦謝病回歸故里。
及李信敗歸,秦王親至頻陽,謂翦曰:“寡人不用將軍謀,李信果辱秦軍。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翦以病為由,拒之。秦王堅持請翦出征,曰:“已矣,勿復言!”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許之,并于翦出師之日,親送至霸上(在今陜西西安市東)。
王翦鑒于李信輕率進軍而中楚將項燕誘敵深入之計,乃堅壁不與戰;楚人數挑戰,終不應。并使士卒休息,親臨前線慰問,與士卒同食,如是者數十日。楚王以為項燕膽怯,數催促出戰。項燕不得已,乃向秦軍發起進攻,不得破。秦軍亦不反擊。項燕既不得戰,乃引軍東向。翦見時機已至,即令全軍出擊,戰于渦河(流今河南通許縣、太康縣、安徽亳縣、蒙城縣而入淮河)。楚軍為渦河所阻,秩序大亂。翦乘勢攻擊,楚軍潰散,項燕被殺。繼而翦分兵定淮北之地,自率兵直指壽春,俘楚王以歸,楚遂亡。以功封武成侯。
二十六(公元前221年),秦王消滅六國,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實現全國統一,自稱始皇帝。王翦在并滅六國戰爭中,充分施展其軍事指揮才能。他智勇雙全,善于用兵。該進攻時,則堅決進攻,如攻趙、燕;否則,就堅壁固守,等待時機,如攻楚。六國之滅,翦功不可沒。
上一篇:《王浚》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王翦》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