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
陶潛列傳
提到“田園詩派”的鼻祖,人們一定會想起陶淵明(365~427)。這位生活在晉、宋之間的沒落貴族,一生淡泊名利,以“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孤傲氣節,甘心退隱山林,飲酒賦詩,躬耕自資,在貧病交加中走到生命的盡頭,所著詩文為后世傳唱。
五柳先生
陶潛字淵明,也有說字深明,名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九江縣)人,是晉朝大司馬陶侃的曾孫。他自幼志趣高遠,其家房舍旁有五棵柳樹,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文中稱:“先生不知來自何處,也沒人清楚他的姓名表字。平日好閑靜而不愛說話,不羨慕功名利祿。喜好讀書,但不追求所有字句的詳細解釋,每當對書中意境有所感悟,便高興得廢寢忘食。生性酷愛飲酒,但家貧不能時常喝到。親友知道他的這一嗜好,有時就擺酒招待,而他每次都要把酒喝光,一醉方休。喝醉了就立刻離開,絕不留戀。其家徒四壁,不能遮蔽風吹日曬,粗布衣服滿是破洞和補丁,還經常揭不開鍋,他卻悠然自得。常寫文章來自娛,以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忘懷得失,愿如此度過一生。”
這個自序,正是記述他自己的生活狀況,故當時人都認為此文是他自己的如實記錄。陶潛父母年邁,家境貧寒,他曾被任用為州祭酒,卻不堪忍受這種小吏的地位,只待了幾天就辭職回家。州里征召他做主簿,他也不去就任,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卻因此身體虛弱,積勞成疾。江州(今江西南昌)刺史檀道濟去看望他時,他已瘦弱不堪,多日不食了。檀道濟對他說:“賢德之人的處世之道在于:天下無道就隱居山林,天下有道就出仕為官。如今你生活在文明昌盛的時代,卻為何這般自討苦吃呢?”陶潛回答道:“我怎敢自認是賢德之人,我的志趣可沒有那么高啊!”檀道濟送糧食和肉給他,但陶潛并未接受,揮手請他離去。
有一段時間,陶潛做了鎮軍、建威參軍。他對親友說:“我想暫且做幾天官,以賺取日后歸隱的生活費用,不知是否可以?”上司聽說后,便安排他去彭澤(今江西彭澤)做了縣令。上任后,陶潛打算把縣里的公田全都種上釀酒用的秫稻,而妻子則堅決請求種些純糧食的粳稻以供飲食,最后,他才勉強把其中二頃五十畝土地種了秫稻,剩余五十畝種了粳稻。
郡中派督郵到縣里視察,縣吏告訴陶潛應穿戴整齊去迎接拜見。陶潛感嘆道:“我不能為區區五斗米的俸祿就對那些鄉里小人卑躬屈膝!”當天就解下官印辭職而去,并寫下一首《歸去來辭》,用以抒發自己淡泊名利、傾心田園的心志。
酒神醉仙
晉安帝義熙末年,朝廷征召陶潛任著作郎,他不去赴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王弘想結識他,總找不到機會。一次,陶潛要登廬山,王弘事先讓陶潛的舊友龐通之準備好酒食器皿在半道上的栗里(廬山溫泉北一里許)等他。陶潛腳有毛病,讓一個弟子和兩個兒子用小轎抬著他前行。走到栗里正遇見龐通之,便欣然與他一起飲酒,過了一會兒,王弘趕來,陶潛也沒有表示不快。先前,顏延之任劉柳的后軍功曹,在潯陽(今江西九江)時和陶潛情趣相投。后來他出任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太守。每次路過看望陶潛,兩人必要痛飲到大醉為止。而刺史王弘想請顏延之來坐坐,竟終日守候也等不來。顏延之臨走時,留下二萬錢給陶潛,結果陶潛把錢全都存到到酒館里,以便日后隨時來打酒。曾有一年的九月九日,他沒酒喝了,就跑出來在屋旁菊花叢中呆坐許久。正趕上王弘給他送酒來,于是他拿來就喝,直到酩酊大醉才回去。陶潛不懂音樂,卻收藏著一張素琴。每次喝酒至酣暢時,他就拿出琴來胡亂撥弄一番,以此抒發情懷。來訪者無論貴族還是貧民,只要有酒他就拿出來一塊兒喝。陶潛要是先醉了,就對客人說:“我喝醉了要睡覺,你回去吧。”他就是這樣的天真率直。一次,本郡的武將前去探望陶潛,正趕上他的酒剛釀好,只見陶潛從頭上摘下葛巾來濾酒,濾完后,又直接戴在頭上。
遺言訓子
陶潛年輕時做過小官,無論出仕或退隱都不以名聲操守為顧及,但自以為曾祖在晉朝曾為宰輔大臣,恥于屈身侍奉新朝,自從宋武帝政權日漸鞏固后,他便不肯再出仕為官。所寫的文章,都注明寫作時間,自東晉義熙(405~418)以前,書明晉朝年號,自宋永初(420)以后,就只用干支紀年。
晚年,他在給兒子的家書中回顧了自己的生平志趣,表達了與世俗相抵觸而辭官的原因、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因此造成妻兒共受貧困之苦的愧疚之情。他自覺不久于人世,感謝親朋故友的照顧,對兒子們無限掛念。最后,他舉出鮑叔和管仲分配錢財時從不互相猜疑,歸生和伍舉共同坐在荊條上共敘舊情等歷史典故,指出:雖然年紀上有長有幼,但是你們要常想著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這樣的情誼才能于失敗中獲取成功,在喪亂間建功立業。朋友間尚能如此,何況你們這樣同父親所生的親兄弟呢!此外,像漢末名士潁川人韓元長,官居卿相,活到八十歲而壽終,兄弟幾個始終住在一起,直到老年牙齒掉光。濟北人汜稚春,是晉朝有操守的人,七世同堂,共同擁有財產,家里人都沒有怨言。《詩經》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此訓誡兒子們要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之后,他又寫下《命子詩》贈給兒子們。宋文帝元嘉四年(427),朝廷又要征召陶潛為官,可就在這時他去世了。后人稱他為“靖節先生”。陶潛的妻子翟氏,與他志趣相投,也能安貧樂道,每日里,夫唱婦隨,耕耘為樂。
《淵明醉歸圖》·清·張士保
上一篇:陳慶之列傳
下一篇:霍去病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