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皇后蕭氏:國亡異鄉為異客,繁華落盡終飄零
蕭氏出生于二月(公元567年),而在那個年代的傳統思想中,孩子尤其是女子出生在二月,實乃大兇之兆,所以她的父親西涼孝明帝蕭巋為了避免發生災禍就把她送給了弟弟東平王蕭岌撫養。不到一年東平王夫婦雙雙離世,家境貧寒的舅父收養了蕭氏,所以雖然她身為公主但是也需要親手做家務,她學習了醫術,略懂占卜。直到隋文帝夫婦為還是晉王的楊廣選妃,蕭氏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晉王妃,擺脫了之前的苦日子。
蕭氏剛嫁給楊廣的前幾年,夫妻恩愛,羨煞旁人。成婚不久,蕭氏便誕下長子楊昭,后被立為元德太子。也有傳言說隋文帝曾經夢到過天神將至楊家,隨后不久,身為晉王妃的蕭氏便有了身孕并且誕下男嬰,因此楊廣對她很是寵愛。楊廣當時還沒有登上太子之位,但心思卻早已蠢蠢欲動,在鎮守江南期間,由于蕭氏的西涼公主身份以及共同的推崇佛教理念,楊廣得到了社會各個層面人士的支持,這也為他后來登上皇位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蕭氏是全心支持楊廣爭皇位的,他們夫妻二人一起想方設法、不遺余力地爭取在獨孤皇后心里樹立敦厚形象。
公元600年,楊廣成功地鏟除了所有障礙,被封為太子。
同年,37歲的楊廣登基為帝,冊封39歲的蕭氏為后。但眾所周知,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昏君,他在外人眼中的樸實、敦厚都是他為了奪權偽裝出來的假象,等到大權在握,本性便暴露無遺。但是蕭氏一直很明事理,她數次陪同楊廣下江南,努力勸諫,后因無果便寫下《述志賦》。
蕭氏算得上是有智慧的女人,她一早就覺察到了一些大臣的不臣之心,派人幾次三番稟告楊廣,奈何楊廣不但不接受,還以妄言政治之罪將來進諫的人處斬。楊廣完全不將這些政治隱患放在心中,蕭氏很擔心,卻也無可奈何。
公元前618年,宇文化及造反,將在行宮吃喝享樂的楊廣殺掉。皇后蕭氏只得帶著子嗣、仆人隨著叛軍到了聊城。后竇建德率兵請皇后以及皇子暫時于武強縣安置,突厥可汗與蕭皇后有些親戚關系,就把他們請到了突厥以便照顧。當時一些因戰亂流亡到突厥的隋朝百姓主動商議,尊楊廣之孫楊政道為主,蕭氏歷經輾轉漂泊,終于暫時定居于定襄。
公元630年,仁德的唐太宗李世民收復了突厥,出人意料地請蕭皇后回京,并以禮相待。
公元647年,81歲的蕭皇后病逝,與隋煬帝合葬,謚號愍。
蕭皇后是很安分守己的皇后,沒有什么出格的行為。但其實她也算是有理想的女子,她知道荒淫無度勢必會給他人機會,所以她也曾努力去勸諫隋煬帝,只是天命不可違,而且本身她就沒有足夠的智商與魄力,為了保住皇后的位置,除了沉默別無他法。
【趣味鏈接】
相傳隋煬帝楊廣登基后,重新裝修了宮殿,派人去收集天下的奇珍異寶、奇花異草以供他觀賞。營作太監楊素帶人修建了玉鳳樓,樓高三丈三尺,裝飾精美,十分壯闊,登樓可賞花園中全景。
一日,楊廣帶著皇后蕭氏及眾位妃嬪去了玉鳳樓,登高遠望,美景盡收眼底,楊廣和蕭皇后都十分滿意。突然,有一個妃子抱怨說:這樓太高了,都看不見遠處的牡丹了,可惜了這百花之王的國色了。楊廣聽了這番話覺得在理,于是就召集玉鳳樓所有的花工,說給他們三年的時間重新栽種牡丹花,站在高樓上也要能看得清楚,而且,相鄰的花顏色不可以相同,如果三天之內完不成,那所有人都要死。花工們嚇得都不敢出聲,楊廣聽取了隨從的意見,下旨召集全國的花工一同完成這項任務。
有一個名為齊魯恒的花工是民間高手,技藝超群,尤其擅長栽培牡丹,齊魯恒結合牡丹的生長習性、特點制定了嫁接的方法,經過多次嘗試,最后選定了將牡丹花嫁接在香椿樹上。
三年后,所有嫁接在香椿樹上的牡丹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楊廣再次攜皇后和嬪妃登上玉鳳樓,
所有的牡丹都開在眼前,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樓臺牡丹”。楊廣十分滿意,決定封賞有功之臣。怎料太監戚喪良一人攬下了所有的功勞,楊廣也沒有去查這件事,直接晉升了戚喪良的官職,賞賜了他大量的黃金和綢緞。而實際的功臣齊魯恒及其他花工雖然很憤怒,卻沒有申訴的機會,齊魯恒一氣之下病倒了。
齊魯恒一病就是幾個月,病好之后身體仍然虛弱,更多的是寒心,他離開了玉鳳樓回了老家,發誓再也不做任何與花有關的事情,嫁接手法也沒有傳給任何人,后來,嫁接手法隨著齊魯恒的離世也失傳了。
隋朝末年發生農民起義,隋朝滅亡,那座玉鳳樓也被摧毀,里面的樓臺牡丹也隨之零落成泥。
上一篇:隋文帝楊堅皇后獨孤伽羅:博古通今有才智,立儲大事卻失手
下一篇:于謙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