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科夫生平簡介,馬林科夫歷史評價,馬林科夫怎么死的?
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ГеоргийМаксимилиановичМаленков1902—),前蘇共中央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馬林科夫1902年1月8日生于奧倫堡(今俄羅斯聯邦奧倫堡州首府)一個職員家庭。奧倫堡是南烏拉爾地區的一個重要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1917年3月建立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十月革命后,該城成為革命武裝和反革命武裝勢力的必爭之地。1917年11月14日,哥薩克軍隊首領杜托夫在城內發動反革命叛亂。兩月后,1918年1月18日,在哥薩克貧民支持下,由工人、士兵和波羅的海的水兵組成的武裝部隊解放了奧倫堡,7月3日被杜托夫再次占領,1919年1月22日最后解放。馬林科夫在1919年志愿參加紅軍,次年在前線入黨,先后在東方戰線和土耳其斯坦戰線騎兵連、團、旅和政治部做政治工作。
內戰結束后,馬林科夫進入莫斯科高等技術學校學習。在學習期間,他擔任該校黨委書記。
1925年畢業后,馬林科夫被選拔到聯共(布)中央機關工作,先在中央書記助理波斯克列貝舍夫主管的“特別處”任副處長兼政治局的文書,后在斯大林秘書處任秘書。
1930年,卡岡諾維奇被派往莫斯科,領導和整頓“反對派”勢力一直很強的莫斯科州委員會。馬林科夫隨之前往,負責組織部門的工作。
1934年,斯大林在聯共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提出,要保證事業成功,必須正確配備能夠實現領導機關決議的人員,并組織對這次決議執行情況的檢查。作為組織措施之一,會議決定在中央設立黨的機關工作部,主管干部調配、機構設置、組織管理等事務。馬林科夫被任命主持該部工作。1934年底基洛夫被害后,蘇共加緊了審查和更換黨證的工作。馬林科夫直接參與了這項工作的領導。這項工作于1936年基本完成。在1937年2—3月舉行的中央全會上,斯大林提出,隨著社會主義陣地的不斷鞏固,隨著蘇維埃國家的繼續向前發展,國內階級斗爭將愈來愈尖銳。馬林科夫是肅反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直接領導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和列寧格勒等地的肅反運動。
馬林科夫于1937年12月當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和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代表。1939年3月,在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隨之在中央全會上當選為聯共(布)中央書記、中央組織局委員,同時兼任中央干部管理局局長。
1941年2月,鑒于侵犯蘇聯的戰爭威脅日益增長,“亟須把工業提高到鞏固國防所迫切要求的水平,并改進對工業的領導”,馬林科夫在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會議上作了《關于黨組織在工業和運輸方面的任務》的報告。他要求各級黨組織最大限度地關心工業和運輸業的需要,對企業提出恪守政治紀律和生產制度、厲行節約、不斷改進和掌握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等具體的經濟政治任務。為了加強黨的領導,會議決定在市、州、邊疆區黨委和加盟共和國共產黨中央建立由幾個書記分管工業和運輸業的制度。這次會議大大推動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工作。到1941年年中,蘇聯工業總產值達到了第三個五年計劃預定的1942年指標的86%。在這次會議后舉行的中央全會上,馬林科夫當選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在1941—1945年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成立了由斯大林任主席、“集中行使國家的全部權力”的國防委員會。馬林科夫是該委員會的五名成員之一,為抗擊德國法西斯侵略者進行了大量組織工作。1941年8月,他在列寧格勒戰線。1941年秋冬兩季,他極積參加組織在莫斯科郊區擊潰德國法西斯的戰役。1942年3月,他前往沃爾霍夫戰線。1942年7月至9月,在斯大林格勒和頓訶戰線。1943年3月前往中央戰線。在此期間,他還領導了研制新式武器裝備、飛機和發動機的工作。1943年9月,蘇聯政府為表彰他在戰時艱難條件下對增產飛機和發動機做出的特殊貢獻,授予他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1943年起,紅軍開始把敵軍大批逐出蘇聯國境。恢復收復區的經濟提上日程。同年8月,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通過一項“關于恢復從德寇占領下解放出來的地區的經濟的緊急措施”的決定,馬林科夫被任命為恢復收復區的經濟委員會主席,在修復住宅、學校和醫院,恢復工業企業和農莊農場生產方面做出了成績。1945年11月,由于勝利完成黨和政府交給他的任務而獲列寧勛章。
1946年3月,馬林科夫在中央全會上當選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被任命為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此后經常參與國內外重要活動,發表涉及內外政策的講話。1947年9月底,他出席在波蘭舉行的蘇東國家的代表會議,作了介紹聯共(布)在國民經濟領導工作、黨的建設和對外政策等方面活動情況的報告。1948年,馬林科夫與日丹諾夫一起出席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會議。1949年11月,他在莫斯科慶祝大會上作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三十二周年的報告。1952年1月,馬林科夫五十壽辰又獲列寧勛章。
1952年10月,聯共舉行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大會審查并通過了蘇聯發展國民經濟第五個五年計劃,規定到1955年,工業生產水平比1950年提高70%左右,生產資料的生產約增加80%,消費品的生產約增加65%。會上,由馬林科夫作了聯共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以來十三年的中央委員會總結報告。馬林科夫在報告中著重分析了發展農業中的主要缺點和錯誤。他批評“在農業的領導上,用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的辦法來解決許多實際問題的現象仍然沒有消滅。黨、蘇維埃和農業機關的領導者往往忽視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就農業技術、牲畜飼養,勞動組織以及其他農業問題向所有的區,集體農莊農業機器站和國營農場發出同樣的指示”。馬林科夫還指出,加強領導干部的挑選,正確地組織考查和培養接班人的問題,他批評“有些領導者在挑選干部時不以他們的政治品質和業務能力為根據,而以親戚關系、朋友關系和同鄉關系為根據”。“這種違反黨的挑選干部和提拔干部的方針的行為已在一些組織中形成了由自己人組成的小家庭,他們互相庇護,把他們小集團的利益放在黨和國家的利益之上,很自然,這種情況常常引起墮落和腐化”。
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以后不久,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次日,蘇共中央、部長會議、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聯席會議通過決議,任命馬林科夫為部長會議主席。
1953年3月14日,蘇共中央舉行全會,赫魯曉夫提出“恢復列寧主義的集體領導”。馬林科夫辭去擔任近十四年的中央書記職務。同年9月3日,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1953年7月,馬林科夫在蘇共中央全會上代表中央委員會主席團作了關于貝利亞“企圖把蘇聯內務部放在蘇聯政府和共產黨之上”,進行反黨和反國家活動的報告。會議決定把貝利亞作為“共產黨和蘇維埃人民的敵人”處理,撤銷他黨內外一切職務,并把此案交最高法院審理。1953年8月,馬林科夫在最高蘇維埃第五次會議上作了施政報告,表示在繼續貫徹蘇共十九大的政策方針的基礎上,著手對經濟發展作初步調整。鑒于蘇聯的輕工業落后,日用品匱乏,他要求在堅持原來優先發展重工業傳統方針的同時,加速發展輕工業。他說,“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機會以發展重工業那樣的速度來發展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現在,在重工業發展已取得勝利的基礎上,我們已有一切條件來迅速提高日用品的生產量”,“我們的任務是在消費品的生產方面作急劇的轉變,確保輕工業和食品工業得以更迅速地發展”。同時,馬林科夫說,必須使“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改進”,以便在“今后兩、三年內”生產“充足的糧食”和輕工業原料。他認為,必須采取“若干廣泛的措施”,“首先是在發展農業落后部門中增加集體農莊和集體農民的物質利益”;另一方面,“也要認真地糾正和改變我們對集體農民私人副業的不正確的態度”。“政府和黨中央委員會認為必須大大降低集體農民私人副業義務交售的標準,并決定,修改集體農民農業稅征收制度,每一個集體農民家庭的現金稅平均減少約二分之一,并把過去幾年中沒有付清的農業稅尾數完全勾銷”。
此時,赫魯曉夫連續幾次在中央全會上批評馬林科夫分管的農業工作的問題和缺點,并提出大規模墾荒是“增加谷物生產主要的、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辦法”,“對此不必有任何懷疑”。1954年—1955年,決定在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馬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等地開荒1,300萬公頃。為開墾荒地,1954年農業投資額增加了4億盧布。“墾荒計劃”打亂了馬林科夫原來制定的經濟計劃部署。接著,赫魯曉夫又在1955年1月舉行的中央全會上,利用所謂輕、重工業比問題指責馬林科夫。他說,近來一些人“在我國重工業和輕工業的發展速度問題上糊涂起來了”,“這些可憐的理論家們錯誤地理解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并把它作了庸俗化的解釋,他們企圖引用這個規律來證明,到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某一個階段,發展重工業好象不再是主要任務了,而輕工業可以而且必須比其他一切工業部門優先發展。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見解。這種見解只不過是對黨的誹謗。這是右傾的復活,這是與列寧主義敵對的觀點的復活,當年李可夫和布哈林那一伙人就曾經宣傳過這種觀點”。
馬林科夫在1954年3月對選民的講話中曾說,“新的世界戰爭意味著世界文明的毀滅”。不久,蘇共中央主辦的《共產黨人》雜志發表編輯部文章,對此進行批評。文章寫道,“世界文明毀滅論”是對世界人民的恫嚇和訛詐,是要社會主義陣營各國面對侵略者的要求實行投降,是要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人民放棄自己的革命斗爭。
1955年2月8日,馬林科夫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提出辭職“申請”,說他“對農業中所存在的不能令人滿意的狀況負有責任”,“由于我缺乏地方工作的經驗,以及我沒有在部里或任何經濟機關中直接管理過國民經濟的某些部門,這就對我執行部長會議主席這個復雜和責任重大的職務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會議接受了馬林科夫的“申請”,并于次日通過任命他為部長會議副主席兼電站部部長的決議。
1956年蘇共舉行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后,相繼解除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在政府中的重要職務。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等人于1957年6月18日召開的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提議撤換赫魯曉夫。經過四天討論,結果以七比四的多數通過解除赫魯曉夫黨中央第一書記職務的決議。赫魯曉夫撇開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中央全會”。經過七天的爭論,蘇共中央全會通過了支持赫魯曉夫的決議,把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罔諾維奇等人定為“反黨集團”,指責馬林科夫等人在“反黨的基礎上勾結起來,打算改變黨的政策,使黨恢復蘇共二十大所譴責的錯誤領導方法”。中央全會決定撤銷他們的中央委員和主席團委員的職務。隨后,馬林科夫又被解除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和電站部部長職務,調任哈薩克共和國任烏斯卡麥諾戈爾斯克水電站站長。馬林科夫在1968年退休,遷回莫斯科居住。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15.html
上一篇:馬林生平簡介,馬林歷史評價,馬林怎么死的?
下一篇:馬歇爾生平簡介,馬歇爾歷史評價,馬歇爾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