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的由來
春秋后期,鄭國有個大夫叫公孫僑,字子產(chǎn)。他博學多聞,很善于內(nèi)政外交。執(zhí)政以后,在治理國家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當時晉國與楚國爭霸,鄭國處在兩個強國之間,得罪哪一方都不好,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都很為難。盡管這樣,子產(chǎn)卻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每次出使這些強國,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wù)。
有一次,子產(chǎn)陪著鄭簡公出訪晉國,不料晉平公并沒有及時地會見鄭簡公,而且也不告知會見的日期,甚至讓鄭國君臣住在一個簡陋的賓館里。顯然這是對鄭國的輕視。
子產(chǎn)等人住下之后,對形勢就進行了分析。子產(chǎn)果斷地決定,讓手下人馬上把賓館的圍墻全部拆毀而安放自己的車馬。
這事自然驚動了晉國,晉國大夫文士伯急忙趕到賓館,他氣勢洶洶地指責子產(chǎn)未經(jīng)允許而擅自拆墻的行為。
子產(chǎn)一聽,很禮貌地作了解釋。他說:“你們大國要禮物,我們不敢怠慢。現(xiàn)在我們來貴國送禮,你們卻不會見我們。也得不到命令,不知何時會見。我們不敢獻上財幣,亦不敢暴露。再說,你們招待我們的賓館竟如奴仆的住所一般,門是那樣地矮小,我們的車輛都沒法進去,車輛進不去,這些禮物怎么保管呢?”
子產(chǎn)說到這里,稍停了停,接著,他用高昂的聲音強調(diào)說:“禮物日曬雨淋了,時而干燥,時而潮濕,以至朽壞了或者被蟲子咬了,不是更加重了我們的罪過嗎?”
子產(chǎn)說完,又生氣地反問道:“你說,我們不拆圍墻,還有什么辦法嗎?你們究竟讓我們怎么辦呢?”
子產(chǎn)像連珠炮似的責問,義正詞嚴,把文士伯說得無話可答。
文士伯只好把情況報告給晉平公,晉平公也覺得理虧,于是就改變了態(tài)度,用隆重的儀式會見了鄭國君臣,接受了鄭國送來的禮物。
子產(chǎn)在回答文士伯的責問時,說了一句“不敢獻幣,亦不敢暴露”的話。這“暴露”中的“暴”,是“曝”的古字,表示曬的意思。“露”就是露水,引申為潮濕、濕潤。“暴露”原來是日曬雨淋的意思,后來語義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暴露”已經(jīng)不是原義了,它表示的是顯露、揭露的意思。如:暴露目標,暴露機密,暴露無遺等。
上一篇:“方寸”的由來
下一篇:“杜撰”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