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胡威》人物故事小傳
胡威(公元?—280年),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人。其父胡質于魏以忠正清廉著稱,胡威亦自從廉潔謹慎。于魏、晉之際歷任侍御史、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尚書、青州刺史等職,仍以清慎聞于時。曾勸諫晉武帝約束權貴。死于青州刺史任上。
〔正史〕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壽春人也。父質,以忠清著稱,少與鄉人蔣濟、朱績俱知名于江淮間,仕魏至征東將軍、荊州刺史。威早厲志尚。質之為荊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貧,無車馬僮仆,自驅驢單行。每至客舍,躬放驢,取樵炊①食畢,復隨侶進道。既至,見父,停廄中十余日。告歸,父賜絹一匹為裝。威曰:“大人清高,不審于何得此絹?”質曰:“是吾俸祿之余,以為汝糧耳。”威受之,辭歸。質帳下都督先威未發,請假還家,陰資裝于百余里,要威為伴,每事佐助。行數百里,威疑而誘問之,既知,乃取所賜絹與都督,謝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質,質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譽著聞。
拜待御史,歷南鄉侯、安豐太守,遷徐州刺史。勤于政術,風化大行。
后入朝,武帝語及平生,因嘆其父清,謂威曰:“卿孰與父清?”對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為勝耶?”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帝以威言直而婉,謙而順。累遷監豫州諸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入為尚書,加奉車都尉。
威嘗諫時政之寬,帝曰:“尚書郎以下,吾無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陳,豈在丞、郎、令史,正謂如臣等輩,始可以肅化明法耳。”拜前將軍、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贈使持節、都督清州諸軍事、鎮東將軍,余如故。謚曰烈。
子奕嗣。奕字次孫,仕至平東將軍。威弟羆,安季象,亦有干用,仕至益州刺史、安東將軍。
《晉書》卷九○
〔注 釋〕
①爨(cuan):燒火煮飯。
〔相關史料〕
胡威字伯武,淮南人也。父質,字文德,清廉潔白。質之為荊州刺史也,威自京都定省①,家貧,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既至見父,停廄中十余日,告歸。臨辭,賜絹一匹為道中資。威跪曰:“大人清高,不審于何得此絹?”質曰:“是吾俸祿之余,故以為汝糧耳。”威受之,辭歸。荊州帳下都督聞威將去,請假還家,持資糧于路要威,因與為伴,每事佐助,又進飯食。威疑而誘問之。既知,乃取所賜絹與都督,謝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質,質杖都督一百,除吏名,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譽著聞,為安豐太守、徐州刺史,政化大行。后入朝,世祖因言次謂威曰:“卿清孰如父清?”對曰:“臣不如也。”世祖曰:“以何為勝邪?”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世祖以威言直而婉,謙而順,累遷豫州刺史,入為尚書。
清·湯球《九家舊晉書輯本》《補遺》
〔注 釋〕
①定省:按規定探親。
上一篇:《耶律氏常哥》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耶律氏常哥》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茍金龍妻劉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茍金龍妻劉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