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西湖
著名風景勝地。在浙江杭州市區(qū)西。漢時稱明圣湖,唐后始稱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三面環(huán)山,一面瀕市。古時原與杭州灣相通,后由于錢塘江泥沙堰塞成湖。湖周長15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湖水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及岳湖。湖光山色,風景秀麗。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島飄于湖面。沿湖有南高峰、北高峰、吳山、寶石山、玉皇山、鳳凰山、五云山、龍井、虎跑泉、玉泉以及煙霞洞、紫云洞、黃龍洞等自然勝景。全湖分布著主要風景點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余處。其中如著名的西湖十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雙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斷橋殘雪以及岳王廟、靈隱寺、放鶴亭、保俶塔等,早已名滿中外。歷史上唐代詩人白居易、宋代文學家蘇軾、清代學者阮元都曾疏浚西湖,宋代民族英雄岳飛、明代于謙、近代秋瑾等愛國志士長眠湖畔。文人學者游蹤不斷,留下無數(shù)詩篇,使西湖成為一個自然山水,文物古跡和文學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多層次的文化實體和旅游勝地,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勝之一”,聞名海內(nèi)外。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詩贊美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一年四季都閃耀著東方文化特有的光彩。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地理文化·西京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語言文化·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