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收復新疆之戰(1876年4月~1878年1月)
1876年(清光緒二年)至1878年(光緒四年),左宗棠率領清軍殲滅和驅逐阿古柏侵略軍,收復新疆的戰爭。
19世紀中葉,英俄兩國加緊對中亞地區的殖民爭奪,并覬覦中國領土新疆。1865年(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下,中亞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后自立為“汗”,建立“哲德莎爾”偽政權,繼而侵占天山南北廣大地區,實行殖民統治。1871年,沙皇俄國出兵占領新疆伊犁地區,使新疆陷入被英俄兩國肢解侵吞的險境。
在陜甘總督左宗棠等人積極推動下,清政府決心派軍隊收復新疆。1875年,清朝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根據新疆的地理特點和敵我態勢,左宗棠制定了收復新疆的作戰方針——“先北后南”、“緩進急戰”。
1876年4月上旬,左宗棠由蘭州移駐肅州(今甘肅酒泉)。8月中旬,劉錦棠和金順率所部攻克古牧地(今新疆米泉),殲敵5,000余人,并乘勝收復烏魯木齊。11月上旬,清軍攻克瑪納斯南城,平定整個北疆地區。時臨冬季,大雪封山,清軍就地休整籌糧,以待再戰。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揮清軍分三路進軍南疆:劉錦棠部由烏魯木齊南攻達坂城;張曜部由哈密西進;徐占彪部由鎮西(今新疆巴里坤哈薩自治縣)進至鹽池,與張曜部會師后攻打辟展(今新疆鄯善)和吐魯番。至月底,清軍先后攻克達坂城、托克遜、吐魯番等地,扼住南疆門戶。阿古柏絕望自殺,其子海古拉率殘部西遁,并企圖在英俄兩國庇護下作最后的頑抗。10月,劉錦棠部長驅直下,以破竹之勢收復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庫車、阿克蘇和烏什湯南疆西四城:葉爾羌(今新疆莎車)、英吉沙爾(今新疆英吉沙)、和闐(今新疆和田)和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之敵分崩離析,或降或走。12月中旬至1878年1月初,清軍又相繼收復南疆西四城。整個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區外,全部回到祖國懷抱。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徹底打破了英俄兩國企圖利用阿古柏侵略勢力肢解并侵占中國西北廣大領土的美夢。迫于阿古柏軍隊在短期內被逐滅殆盡和左宗棠西征大軍積極準備進軍伊犁的態勢,沙俄政府不得不與清政府于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向中國交還伊犁地區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的領土。
瀚海糧道(油畫)何孔德 何寧
上一篇:《清軍初征金川之戰(1747~1749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清初抗擊沙俄入侵之戰(165~1660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