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十三轍
中國明清以來北方戲曲、曲藝等押韻用的十三個韻部。“轍”即“韻”,“合轍”就是“押韻”的意思。“十三轍”的名稱是:中東、江陽、一七、灰堆、油求、梭坡、人辰、言前、發花、乜斜、懷來、姑蘇、遙條;此外還有兩道由兒化音節構成的“小轍兒”:小言前兒和小人辰兒。明清以來,官話方言區凡屬皮黃系統、梆子系統的各劇種,都用十三轍。其后,皮黃戲來北京,發展為京劇,逐漸興盛。京劇唱念因襲中冊韻、湖廣音,唱詞押韻都用十三轍,十三轍在京劇中就取得標準曲韻的資格而沿用至今,在北方曲藝中也多被采用。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語言文化·助詞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醫藥文化·十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