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生知、學知、困知
古人關于認識的三種觀念。《中庸》之中有這樣一段話:“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這可代表儒家最初的認識,孔子后來雖也承認知識的三個來源,而且認為“生而知之者,上也”,但最后還是認為大都是“學而知之”。到孔子的后學就只承認“性”是天生的,而知識能力則是學而后知之的。東漢大教育家王充就曾說過:“天地之間,含血之類,天生知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實知》)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生知、學知、困知
古人關于認識的三種觀念。《中庸》之中有這樣一段話:“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這可代表儒家最初的認識,孔子后來雖也承認知識的三個來源,而且認為“生而知之者,上也”,但最后還是認為大都是“學而知之”。到孔子的后學就只承認“性”是天生的,而知識能力則是學而后知之的。東漢大教育家王充就曾說過:“天地之間,含血之類,天生知者,”“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實知》)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田氏代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