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張溥
張溥(1602~1641),字天如,太倉(今屬江蘇)人。明末文學家。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小有文名。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年),聯(lián)合文人、學士成立 “應社”,以研究五經(jīng)為宗旨,后又改名為 “廣應社”。崇禎四年(1631年)考取進士,授庶吉士。又曾組織復社,進行文學和政治活動,以東林黨的繼承者自居,與當時執(zhí)政大學士溫體仁等宦官殘余勢力作斗爭。生前備遭打擊,英年抱恨而逝。有名作《五人墓碑記》 等。
主要書齋號有: 七錄齋。
七錄齋“七錄齋”,又名 “七焚齋”。張溥自小學習刻苦,每讀一篇文章,總要整整齊齊抄錄一遍,抄畢朗讀一遍,隨即燒毀,然后再抄,再讀,再燒,如此反復六七遍,非要爛熟于心方才罷休,故命書齋為 “七錄齋”。
由于長期抄寫,他右手執(zhí)筆處都結(jié)了繭,冬天則凍得開裂,只好每天用溫水洗幾次。張溥讀書舍得下功夫,故學業(yè)扎實,學識淵博,文名傳天下,與同邑張采,并稱為 “婁東二張”。當時文人有慕其文名者,不惜長途跋涉,到七錄齋向他征求詩文。張溥能不須起草,隨手潑墨,一揮而就,對方立等可取。其文集亦以齋號命名,稱為 《七錄齋詩文全集》。
張溥故居
上一篇:齋號趣談·張桂銘
下一篇:齋號趣談·張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