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科技文化·大明歷和歲差
南朝祖沖之于大明六年(462年)創(chuàng)制大明歷。首次在歷法編制中考慮歲差,認為歲差常數是45年11月差1°。把歲差的存在應用到編制歷法中,對歷法推算精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雖所用歲差常數較粗略,但自此以后回歸年和恒星年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接受,成為制定歷法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這是中國歷法上的一大改革。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科技文化·大明歷和歲差
南朝祖沖之于大明六年(462年)創(chuàng)制大明歷。首次在歷法編制中考慮歲差,認為歲差常數是45年11月差1°。把歲差的存在應用到編制歷法中,對歷法推算精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雖所用歲差常數較粗略,但自此以后回歸年和恒星年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接受,成為制定歷法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這是中國歷法上的一大改革。
上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文化·多聞多見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化·太康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