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學·現代墨學·關于《墨子》全書的校釋
1914年,尹桐陽出版《墨子新釋》,將《墨經》六篇置于首卷,然后是墨論、雜篇,又將《非儒》移至《修身》篇后。注釋大抵采用王闿運說,而未注明出處,所釋多有附會,間亦偶出新解。
1921年,楊嘉出版《墨子間詁校勘》,取茅坤校本,百家類纂本及孔本、陳本、俞本、《北堂書鈔》等書與 《墨子間詁》互勘,頗有匡益。
1922年,張純一出版《墨子間詁箋》。1931年增補為《墨子集釋》,多引孫詒讓以后各家說,時有新見,但缺少異本較勘。附錄九種,包括墨子佚文、墨稱之探本、墨子魯人說、墨子年代考、墨儒之異同、墨子與農家及其源流、墨學與景教、讀伍評梁胡欒《墨辯》校釋、《墨子·大取》篇釋義敘等。此書是對孫氏《墨子間詁》的重要補充。張氏治墨多引佛以釋墨。
1922年,李笠出版《定本墨子間詁校補》,據明嘉靖唐本、茅坤本、百家類纂本,校勘孫本,引王闿運臆改之文甚多。
1925年,支佛成出版《墨子綜釋》,分上下篇,上篇為研究之部,包括墨子傳略、墨書考證、墨家淵源、墨教信條、經濟學、論理學、科學,漢以前對墨家的批判,墨家后學派別表。下篇解釋之部,注解簡略,但用新式標點。
1926年,陳柱出版 《定本墨子間詁補正》和《墨子刊誤之刊誤》,校勘孫詒讓、蘇時學二書之誤。
1936年,葉玉麟出版《白話詳解墨子》,分上下卷,據畢沅校本,去《兼愛》三篇,《墨絡》六篇,《備高臨》以下各篇,原文標點,每篇附白話文,是語釋 《墨子》之始。
1944年,吳毓江出版《墨子校注》,參用各種善本達十七種,集二十余年精力,集清代近代各家之說,詳加校注,并將有關可資校訂資料,附于注文后,堪稱豐富周詳,并多有創獲。附錄有《墨子舊本經眼錄》、《墨子》各篇真偽考,墨子姓氏生地年世考、墨學之真偽等。被認為是孫詒讓以后最完備的《墨子》注本。
1948年,岑仲勉出版《墨子城守各篇簡注》,這一部分名物古奧,素稱難懂,岑氏此書是這方面唯一的專著。
總觀現代《墨子》全書注釋,最有成就是張純一和吳毓江,其他多是對《墨子間詁》的補充和訂正。欒調甫說: “諸家校字訓義不能盡守清儒漢學家法,其補苴采撮雖具勤勞,似尚未能駕清儒而上也。”(欒調甫 《二十年來之墨學》)
上一篇:墨學·清代墨學·關于《墨子》的校注
下一篇:墨學·現代墨學·關于墨家義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