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守之以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根據《三國志》所引《邴原別傳》的記載,邴原十一歲喪父,家境貧寒,但立志好學,轉益多師,見漢朝衰微,政以賄成; 王室多難.無力回天。于是舉家遷徙,隱居修性。邴原秉性高遠清白,有著很高的社會聲望。魏太祖曹操為司空時,征召邴原署東閣祭酒。任職期間,常以疾病為由. 高枕于里巷之中。邴原的女兒很早就亡故了,當時曹操的愛子倉舒也死了,曹操想向邴原要求兩家已亡子女冥婚合葬,邴原辭讓說:“冥婚合葬,不符合禮法。邴原我之所以能得到明公您收容,明公您之所以接待我邴原,是因為我們都能恪守經典古訓而不隨便更改的緣故。如果我現在聽從了明公您的旨意,搞兒女冥婚合葬,就混同于凡夫庸人了,明公您怎么會這么做呢?”于是,曹操就中止了這件事,并徙遷邴原為署丞相征事。
崔琰為東曹掾,他在記載有關禮讓的賢臣時寫道:“丞相征事邴原、議郎張范,都能秉持仁德,純良端懿,志向和行為忠直而方正,性情清靜,足可用他們為楷模激勵風俗,品格堅貞,當然足以干成大事。這兩人正是人們所說的龍翰鳳翼,都是國家的重寶。舉薦并重用他們兩人,不仁的佞臣就會遠去。”邴原在代替涼茂為五官將長史時,經常閉門自守,不是辦公事不出府門。
當時曹丕作為魏太子,任五官中郎將,天下向慕,賓客如虧,而邴原則守道持常,非公事決不輕舉妄動。邴原以守道為韜光養晦的根據,終無所患。
曹操征伐東吳,邴原隨軍而行,中途病故。
上一篇:《韜光養晦,伺機而發》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韜光晦跡:荀攸去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