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文化·八閩藝術·民間音樂
福建的音樂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1979年建甌縣城西小橋公社陽澤大隊黃科山出土了一件青銅大鐘,據考古分析,為西周前期物品。
據文獻記載,唐時福建音樂已相當發達。唐肅宗(756—761)時,福州觀察使一次就饋贈樂伎數十人給權相元載之子伯和(王灼:《碧雞漫志》卷三《涼州曲》)不僅官宦人家擁有眾多的樂伎,即使在民間,奏樂娛樂也相當普遍。如唐昭宗天復(901—904)初年,福州城南“人煙繡錯,舟揖云排,兩岸酒市歌樓,蕭管從榕蔭柳葉中出”(林楓:《榕城考古錄》)。
五代,閩王王延鈞的皇后陳金鳳擅長歌舞,精通音律。端午節自度《樂游曲》,命宮女在西湖歌舞,觀者如堵(《十國春秋》卷九十四《陳金鳳外傳》)。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象建陽王感化那樣深諳音律和善于表演的伶官(陳衍:《福建通志》卷五十《伶官傳》)。
宋代,福建音樂水平大大提高,許多文人撰寫音樂著述,參與制定宮廷雅樂的活動。如陳旸所著《樂書》,是一部內容廣博的音樂論著,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材料。蔡元定的《律呂新書》,從理論上合理解決了三分損益律的轉調問題。還有阮逸、劉詵、蔡京、蔡攸等都曾參與宮廷雅樂的革新和制定。
明代,福建音樂已自成流派,被稱為“閩音”(謝肇淛:《五雜俎》卷十二《物部四》)。據成書于乾隆十三年(1747)的《官音匯解釋義》記載,清代閩南流行著眾多的聲腔,如泉腔、昆腔、潮腔、官腔、亂彈、啰啰等,可見民間音樂之盛。
福建的民間音樂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中原音樂的原貌。如南曲有與唐宋大曲相同的曲名和演奏形式,南曲中的橫抱琵琶(俗稱南琶)、洞簫(尺八)、二弦以及云鑼、拍板等,都保留了唐宋元樂器的原形。
據不完全統計,福建地方民歌、小調、曲藝音樂、器樂曲有數十種,其中民歌主要有閩南語系民歌、客家民歌、畬族民歌;曲藝音樂主要有南曲、錦歌、北管、南詞、伬唱、俚歌、竹板歌等;器樂主要有十番、十班、十音、籠吹。
(1) 南曲
南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有“唐宋遺音”之稱。一般學者認為,它源于中原古雅樂,晉、唐時期隨中原移民傳入閩南。南曲保存了大量漢至唐宋時期的古曲,如《摩珂兜勒》《子夜歌》《漢宮秋》《甘州曲》《后庭花》《念奴嬌》等。南曲演奏時,保持唐代坐部樂遺風,一律坐奏。唱者執拍,居中任指揮;吹洞簫、拉二弦者,坐在左邊一、二位;彈琵琶、三弦者,坐在右邊一、二位。通常以五人互奏,如遇大場面,求其熱鬧,再加其他樂器。這種演奏排場與唐樂隊圖(郭煌窟號85)、唐樂舞圖(敦煌窟號156)是完全相同的。還有南曲中琵琶斜彈與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中宮女斜彈琵琶是完全相同的。
南曲由指、譜、曲三部分組成。指又稱指套,現存四十八套,是一種有詞、有譜、有琵琶彈奏指法的比較完整的套曲。譜則是器樂曲,現存十六大套。其中著名的四大名譜“四時景”、“梅花操”、“走馬”、“百鳥歸巢”等描繪了春泉夏雨秋露冬雪四季景色;梅花釀雪爭春,奇葩異放;駿馬奔馳,追電騰云;異鳥飛翔,各盡其妙。曲即散曲,是有樂器伴奏的清唱曲。曲數量達一千多首,是最受歡迎的部分。南曲古樸幽雅,委婉柔美,擅長抒情。指套曲目多以男女愛情的悲歡離合和表現古代婦女的不幸遭遇為題材;譜則以描述自然景物,表達游賞、別離情緒為主;曲也以表現男女的離愁別緒、相思憂怨居多。
(2) 客家民歌
客家人的民歌曲調,富于傳統的中原文化精神,有悠揚豪邁的北方氣質,又兼具婉轉柔暢的南方特性??图颐窀枨{比較自由,裝飾音和半音較多,可依唱者音域的不同,中氣之長短,歌詞內容的不同,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因事的因素,靈活調整曲調。并且經常是隨口對答,出口成歌??图蚁得窀桦m具有多變的唱法和唱詞,但每首歌詞絕大多數是七字四句,并講究平仄韻味,常常使用諧音和雙關語來表達思想感情。
客家人在漫長的輾轉遷徙中,形成了繁多的民歌曲調??图胰艘凭痈=ê?,長期與閩南人交錯群居,客家調也受到了福佬系曲調唱腔的影響。如晉江地區的閩南民歌和閩西客家山歌就互相滲透,同樣具有在羽調式中,多強調高音;在高調中,多強調羽音。
客家民歌所反映的生活內容相當廣泛,有愛情、勞動、家庭、愛國、祭祀、歌頌、飲酒、戲謔、相罵、催眠、嗟嘆、勸善等。
(3) 畬族民歌
福建是畬族人民的主要居留地。民歌是畬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畬族人無論平時還是節日里,男女青年聚集在一起,就會通過山歌來傾訴內心的情思;小伙子在路上遇到姑娘會唱起攔路情歌;村里來了年輕的客人,當晚就會有一場通宵的迎客歌會。青年男女婚嫁前,要“作表姐”和“作親家伯”;結婚時的各種儀式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盤歌對唱。在祭祖迎龍頭時,畬族人高唱《請龍頭歌》。福安、霞浦兩縣畬族人還定期舉行盛大的節日歌會,每年四月分龍節、六月一、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畬族的男女青年都穿著鮮艷的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歌坪,三五成群對歌盤答。
畬族民歌內容廣泛豐富,有熱情歌頌祖先英雄事跡的《高皇歌》《麟豹王歌》,有描繪歷史人物的《鐘景祺》《藍田玉》,有愛情故事《梁?!贰栋咨邆鳌返?,有婚禮歌《別親歌》《八仙上棹》《初看新娘歌》《鬧房歌》《噴床歌》《送房歌》等,有雜歌《時節古人名》《花名歌》《鳥名歌》以及多種字歌、諷人警世、勸人醒世歌等。
畬族民歌的演唱形式豐富多彩,有獨唱、男女對唱、齊唱、重唱,其中最常見的是男女對唱。對唱時,男女分坐兩邊,婦女們還特別愛擠在一起。畬族民歌中最富技巧的是“雙音”唱法,又稱“雙條落”,是屬于清唱性質的二聲部。主要流行于寧德地區。
上一篇:天山文化·源遠流長的古今音樂舞蹈·民族舞蹈
下一篇:寧夏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水運驕子—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