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功高難封的將軍
——功高難封的將軍
李廣(?—前119),漢族,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擊匈奴,因功拜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唐朝大詩人王昌齡《出塞》詩中對西漢著名將領李廣的描寫。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贊賞。有一次,當文帝出去狩獵的時候,眼前突然跳出一只大老虎,李廣立刻跳出與老虎扭打,最后以短劍將老虎刺死。
看到這情景的文帝不由得嘆了一口氣,說道:“你晚生了五十年,若是早五十年出生的話,就能夠跟隨高祖打天下而成為大諸侯了!”因而對他感到十分惋惜。
漢景帝即位后,李廣升為騎郎將。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
諸王叛亂平定后,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云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立下轟轟烈烈的戰功,被匈奴稱為飛將軍。匈奴對其十分恐懼。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廣聞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占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欲逃。
李廣大喝:“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后從容歸隊。到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大將軍。四年后,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
押解途中,李廣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于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歸朝后,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
幾年后,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李廣是使弓的高手,留下一則“箭立于石”的故事。當時,中國有許多老虎出沒,某一天晚上,李廣見到遠處好像有老虎,于是拉弓射出,沒想到老虎卻完全沒有倒下。大家感到不可思議,于是便靠近察看,才知道那是一塊形如老虎的巨石,而那支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
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兵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都被李廣的神勇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才得以解出重圍。
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軍出擊匈奴,李廣以60多歲的高齡任前將軍職。
出塞后,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他想甩開李廣獨得大功,便令李廣的前鋒部隊并入右翼出東道,他自帶中軍去追單于。李廣力爭無果,遂引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由于道路難走又無向導,終于迷了路。
此時衛青與單于接戰,單于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衛青差親信帶著酒肉來慰問李廣,向他詢問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
衛青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于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他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拔出佩劍自刎。
漢初的邊境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其自然和人文特點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異常艱苦和殘酷。遠離后方的長途奔襲,急風暴雨般的倉促遭遇,以及眾寡懸殊的孤軍奮戰,成為經常作戰的方式。李廣無疑是適應于這些作戰特點的杰出將領。非凡的勇敢、決斷和應變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懷,以及有別于傳統的治軍方法,使他成為受部下擁戴、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
上一篇:李中華——勇敢的中國試飛英雄
下一篇:李晟——制服強盜的少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