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魯西之旅·濟寧鐵塔·陳通設計常氏還愿
鐵塔在濟寧鐵塔寺內,距太白樓一箭之遙。鐵塔寺原名“常覺寺”,始建于北齊皇建元年(560),北宋崇寧四年(1105)建鐵塔,始改今名。
塔原建七級,還沒鑄頂,“譬偉丈夫,劍佩威峨,然冠冕不飾,談者往往以為未盡觀美”(《濟寧直隸州志·王梓重修鐵塔記》)。明萬歷九年(1581)重修增至九級,并鑄起塔頂。(因統計方式不同,一說十一級)塔通高23.8米,塔身八角形,鐵殼磚心,每層由勾欄平座、塔身、回檐三部分迭合而成,面積自下而上逐層遞減,使塔體顯得挺拔秀麗。平座、回檐均由重昂斗拱承托,平座邊沿圍欄欄板的圖案花紋繁多,各具特色。每層四面留有方形假門,其余四面設龕置佛像二尊。佛像盤膝端坐,形象生動。塔頂下面為須彌座,座上置仰蓮花瓣十片,頂端是一個銅質金章、桃形攢尖的飾物。整座塔渾厚雄偉,氣勢非凡。
在第一層的塔壁上,鑄有“大宋崇寧乙酉常氏還夫徐永安愿謹鑄”的字樣。在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北宋時,城北有一個大土堆,傳為穆桂英大破洪州(今濟寧)時的點將臺。穆桂英破洪州五十年后,洪州又被遼兵占領。遼兵為了預防宋軍奪城,要修筑洪州城墻。“點將臺”南邊有一家姓徐的富戶,想發財,就雇了幾百人,挖“點將臺”的泥土制坯燒磚準備賣給遼兵。第一窯磚坯裝滿、祭奠完“窯神”后,徐員外進窯點火,誰知“轟隆”一聲,窯塌了,徐員外被壓在里面。等到家人把他扒出來,他已脊骨斷折、奄奄一息了。徐員外的老婆常氏得到神示一紙,上寫:“挖吾一坑,添吾一層,鑄成鐵塔,饒爾性命。”常氏急忙到點將臺查點已挖的土坑,連窯坑一共十一個。她便找來正在洪州城為遼兵打造兵車的兒子徐中,讓兒子想辦法鑄鐵塔,徐中借造兵車為名,暗鑄鐵板,鑄了五個月,鐵板已可裝九層。這時,北宋大將楊文廣帶兵北伐,攻到洪州城下。守城的遼將耶律禪齊督促徐中立即裝配戰車,徐中便召集眾工匠連夜將鐵板運到北門城墻下,裝成了九層鐵塔,然后大家一齊從塔頂越墻投奔宋軍。第二天一早,耶律禪齊發現戰車一輛未裝,卻一夜之間冒出一座九層鐵塔,大感驚奇。他又見城下宋軍勢如潮水,自知無法抵擋,便跳塔自殺。楊文廣率宋軍進城以后,徐中攜母前來拜見,這時徐員外亦傷痛大愈,皆大歡喜,楊文廣便命徐中在塔上鑄了上述一段文字。幾百年后,濟寧道員龔勉又集資向上續加兩層,形成了現在的塔體。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清西陵·陳德驚駕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月牙山·隱龍破壁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