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比賽作文的故事
900多年以前,在北宋的時候,有個名叫錢惟演的人,他是位有名的文學家。宋仁宗做皇帝的年代里,他當了一個河南府的通判,在洛陽城里做官。因為錢惟演既會寫詩詞文章,個人品性好,官又當?shù)昧疂崳栽诋敃r的文壇上名氣大得很,讀書人都尊敬他、信賴他,一大批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跑去洛陽,投奔到他門下來拜師學習。這當中最有才華的就是歐陽修、謝希深、尹師魯3人。他們師徒4人興趣一致,常常聚在一塊兒談論些當代或古時候的人與事情,一塊兒外出旅游訪問、尋幽探勝,一起吟詩填詞寫文章,還常常把寫好的東西拿來一起分析,互相評比,看看誰的優(yōu)點多,大家吸取經(jīng)驗。
洛陽在當時就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城,很多建筑物與道路都有些破損。因為那時還沒有汽車、火車一類的交通工具,人們趕路往往靠牛或馬拉的驛車,或者騎馬、步行,所以,大道的旁邊在一定距離的地方都要建上驛站或亭子,供過往行客休息,喂馬。有一次,錢惟演就在洛陽城外的一條大道旁,重新修建了一座驛站,他給新站取了一個名字,叫“臨轅驛”。
臨轅驛建成的那天,錢惟演帶著歐陽修等3個人一起去參加落成典禮。這天的天氣很好,天上晴空無云,大道兩旁的蕎麥青翠鋪開,與枯黃的土地和道路互相映襯,直延伸到很遠的天邊,高大的榆樹和蔥蘢的柳樹錯落有致,把驛站嶄新的瓦頂木檐襯得神采奕奕。錢惟演神采飛揚,他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要歐陽修他們3人即景作文,把驛站的修建過程與這里宜人的景致描繪下來,然后評選出最精彩的一篇,請工匠刻寫上一塊大石碑,立在驛站旁邊,來紀念它的建成。作文的題目也就叫《臨轅驛記》。
三個年輕人本來都很喜歡驛站這里的風景,聽到錢惟演的提議,都高興地答應下來。隨同出游的侍童立即搬來桌椅,替他們鋪開稿紙,磨好墨汁。他們潤好毛筆,就開始動手作文了。
歐陽修是他們3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他從小勤奮好學,因為家境貧寒,他的媽媽教他在沙地上寫字,也練出了一手好字。他智商很高,聰明過人,在平常的寫詩作文中,總是一馬當先,獨占鰲頭。這時他顯得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地提起毛筆,迅速地在紙上揮動,似乎連思考都不用,一氣呵成。不一會兒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就寫好了。他第一個交了作文,錢惟演拿起稿紙就讀起來,一邊看一邊不住地點頭:
“好!寫得很好。”
謝希深略作考慮,也很快提筆寫了起來,他也沒用多少時間,一口氣寫了一篇近700字的文章,歐陽修交卷后不久,他也擱了筆,把作文留在桌上,等錢惟演來評看。
在歐陽修和謝希深寫完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尹師魯寫得很慢,一會兒擱下筆搔搔頭,或用指頭敲敲腦袋,再提筆寫上幾句。嘴里偶爾還輕輕地念叨著幾句話,時而皺緊眉頭,時而舒展開笑顏,寫寫停停,仿佛寫得很艱難。大家都很關(guān)切地注視著他,他也好像沒有在意。都快40分鐘了,他才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輕松地放下手中的毛筆,雙手把文章遞給錢惟演,這時,錢先生都已經(jīng)看完前兩份作文了。
歐、謝兩人也圍上去欣賞尹師魯?shù)淖魑模麄儽疽詾樗奈恼乱欢▽懙煤荛L,一瞧卻很短,就300來字。這3篇《臨轅驛記》,尹師魯?shù)淖魑慕坏米钔恚瑓s寫得最短,歐陽修他們大惑不解。
終于等到錢惟演來講評作文了,他把3篇作文前后讀了4遍,才慢慢地說:“歐陽修寫得最快,謝希深寫得最長,你們的作文也都寫得不錯。”
歐陽修和謝希深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們都把目光望著錢惟演,聽他繼續(xù)講下去:
“文思敏捷,行文細致,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但是,文章的好壞關(guān)鍵不在你寫得快或是寫得長。好的文章必須文字精煉,用詞準確恰當,結(jié)構(gòu)嚴謹,沒有一處多余的意思,也沒有一個多余的字詞。尹師魯這篇作文處處推敲,惜墨如金,文章雖短,但卻是這3篇里最好的作文! ”
錢惟演講得頭頭是道,3個年輕人都很佩服。尤其是歐陽修,本來認為自己這次又能得第一,最后卻落了空,他認識到了自己心浮氣躁的毛病。他十分佩服尹師魯?shù)某练€(wěn),就把他的文章要去仔細誦讀,然后又親自找到師魯,向他當面請教:
“尹兄,您看我寫文章的最大毛病是什么呢?”
尹師魯也很佩服歐陽修的才華,見他這樣誠懇地向自己學習,也就非常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當代的文人都有這樣的毛病,仗恃自己的才氣,隨意地亂寫,對自己所寫的文章不作推敲,最后,文章寫得是快,但卻潦草,言語不精煉,水分很重,也不耐讀。老弟,你很有才氣,可千萬要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
歐陽修拱手向他道謝,說:
“師魯兄的高見真是一語中的啊!”
從那以后,歐陽修寫文章再也不求快,而開始了求精。他還把《臨轅驛記》重寫了一遍,對于文章的遣詞造句再三斟酌,反復地推敲,這次寫出的這篇作文比尹師魯那篇還少20個字。他把這篇文章首先拿去請尹師魯看。
尹師魯讀完后,非常高興。他把作文又送到謝希深與錢惟演那里,請他們看。大家都一致認為,歐陽修的這一篇短文才是最好的作文。
從此,歐陽修的學習,比以前更為刻苦了,他謙遜虛心,不斷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和不足,不斷進步,終于成了天下著名的散文大家,寫出了如《醉翁亭記》這樣言簡意賅、雋永耐讀的好文章。
上一篇:梅蘭芳蓄須拒演
下一篇:沈鈞儒不顧個人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