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偉大的友誼》的遭遇
穆拉杰利·瓦諾·伊里奇(1908—1970)是蘇聯作曲家和音樂社會活動家。早年畢業于梯比里斯音樂學院作曲班和指揮班。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從舍赫切爾和米亞斯科夫斯基學習作曲。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海軍中央樂團團長兼藝術指導。戰后專門從事創作。曾任蘇聯作曲家協會理事和莫斯科分會主席。他的創作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音樂情感熾烈而深刻,旋律優美流暢,體裁多樣,尤以聲樂作品著稱。他的歌曲《布亨瓦爾德的警鐘》聞名世界。交響詩《勝利之路》(合唱與樂隊)、康塔塔《列寧和我們在一起》及合唱曲《斯大林的意志領導著我們》、《和平戰士之歌》、《莫斯科頌》、《國際學生聯合會會歌》和《蘇聯大學生進行曲》等獲好評。還有歌劇《十月》、兩部交響曲、《格魯吉亞交響舞曲》,以及歌曲二百多首,其中《莫斯科—北京》五十年代在我國廣泛流行。
他的歌劇《偉大的友誼》1947年演出后,因現代主義傾向遭到批判。1948年2月10日聯共(布)中央關于穆拉杰利《偉大的友誼》的決議批評這部歌劇的音樂“混亂、不協和,非正常人們的耳朵所能接受”,譴責了“音樂中的反人民的形式主義傾向”。1958年蘇共中央糾正了有關《偉大的友誼》及其它歌劇的錯誤評價的決議,這部作品才重見天日。后人應永遠記取武斷專橫的粗暴給音樂創作帶來的災難。
上一篇:樊宗師未曾想到
下一篇:武訓行乞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