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渾天說與蓋天說之爭中的金祖孟
“渾天說”、“蓋天說”是我國古代對天地結構認識、研究中提出的兩種宇宙觀。按傳統理解,“渾天說”主張天地的關系象渾天如雞卵,地如卵中黃,天包著地渾圓得象彈丸一樣。天如日月星辰繞南、北兩極不停旋轉。“蓋天說”早期主張“天圓象張開的傘,地方象棋盤;后來改為“天似斗笠,地如覆盤,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隨天蓋而運動。東開兩落是由近遠所致,不是沒入地下”。
長期以來,渾天說一直占統治地位。但渾、蓋爭論并未完全停止,真理也未蓋棺定論。時至當代,這一爭論仍時隱時現。在“抑蓋揚渾”的大潮流中,唐如川、金祖孟就是叛逆者的代表,他們重新研究和評價了渾天說和蓋天說,從新的視角和觀點,提出了對渾、蓋學說基本觀點的新解釋,進而提出反對“抑蓋揚渾”,主張“蓋優于渾”。
金祖孟(1913—1991)曾任華東師大地理系教授,上海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全國高師《地球概論》教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長。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為人耿直,桃李芬芳,著述頗豐。晚年在教學之余,致力于古代渾天說和蓋天說的研究和評價。他認為“渾蓋二說不管怎樣千差萬別,根本差別只有一條:渾天家從陽城一地看世界,而蓋天家則從廣大地區看世界。因此,渾天說是“坐井觀天”,所看到的是一些表面現象;蓋天說是見多識廣,因而能夠突破現象看本質。概括地說,世界性的蓋天說優于地方性的渾天說”(金祖孟《中國古宇宙論》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9,以下同)。金祖孟發現,“地如卵中黃”所說的是陸地,而不是地球或大陸。渾天說的天圓地平系統,僅僅是一種把當地(陽城)所見的天和地當作全世界的一地之見。蓋天說的天地平行系統是一種涉及全世界的宇宙結構理論。本文對金先生的觀點不做評述,僅就他研究成果的遭遇予以說明。
金先生的晚年,用了約10年時間研究渾蓋二說,完成了30多篇論文。他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寄到我國天文學專門學報,但遭到了拒絕(盡管不是直接拒絕)。以后又根據編輯部的意見多次修改,仍未接納。為此,金先生花了5年時間(1982—1987),寫了約20萬字的答辯文章,還未奏效。編輯部回信說,“不能發表的理由是“此文是‘硬要為蓋天說招魂’的‘翻案文章’,因為我國科學史權威錢寶琮(1892—1974)先生早在30年前就對蓋天說作了結論”。至此,即使“專職編輯認為,我的文章有很多是前人所未發的新見解,而且做到了言必有據。副主編也主張發表我的文章。但是,主編無法接受他們的意見”。此時,金先生自知年事已邁,心力憔悴。無奈之下,金先生將他的論文選取27篇,編成《中國古宇宙論》一書,由華東師大出版社公開出版。此書1991年9月正式出版,金先生于1991年11月5日逝世,金先生有生之年并未看到該書的正式版本。
鳴呼!迷信權威,思想僵化。武斷蠻橫,有礙爭鳴。真理要發展,科學要爭鳴。希望能在百家爭鳴的科學園地,百花齊放,平等爭鳴。
上一篇: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下一篇:忽視安全·終釀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