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字子明,汝南富陂(在今安徽阜南縣東南)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少避亂南渡,依姐夫鄧當(時為江東豪強孫策部將),時年十五六。鄧當數討山越(江南少數民族,古時總稱百越,居山區者稱山越),蒙常竊隨其后;當見之,大驚,屢呵叱,不能止;歸告蒙母,母怒欲罰之。蒙以貧賤難過,立功求富貴為之解釋,母哀而免罰。時有一小吏以蒙年少素輕之,曰:“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又當眾辱之。蒙大怒,引刀殺之,出走,向校尉袁雄自首。策聞而奇之,引置左右。數年后,鄧當病死,長史張昭薦蒙代之,拜別部司馬。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策遇刺身死,其弟孫權繼之。權見諸小將兵少,欲并之。蒙暗中借貸,為兵作絳衣(紅色服裝)綁腿。及檢閱之日,蒙部入練。權見之大為高興,令增其兵。繼從權討丹楊(今安徽當涂縣),所向有功。
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從征江夏太守黃祖。黃祖之都督陳就率水軍出戰,蒙為前鋒,斬其首,將士乘勝攻之。祖聞就死,棄城走,蒙追斬之。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遂以蒙為橫野中郎將。十月,參與赤壁之戰,從左都督周瑜破曹操于烏林(在今湖北洪湖縣東北)。
十一月,瑜令甘寧據夷陵(在今宜昌市東南),操部將曹仁攻之。寧困急,遣使求救。諸將以兵少不足分,難以救援。蒙謂瑜曰:“甘寧有急,宜分兵救之。”“可留凌公績(凌統)于江陵,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又請遣兵三百,置障礙于險道,瑜從之。軍至夷陵,即日交戰,殺敵過半;敵趁夜逃去,及行至險道,遇障礙,皆舍馬步行。瑜獲馬三百匹,于是將士信心倍增,乃渡江攻之,曹仁退走,遂據南郡,撫定荊州。蒙拜偏將軍,領尋陽令。
權曾謂呂蒙曰:“卿今當途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務繁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曹操)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大有長進。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奮武校尉魯肅過尋陽,蒙(肅以蒙無學識,素輕之)為之設宴。蒙問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倉卒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孫、劉)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預定?”并為肅畫五策。肅大驚,撫其背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
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蒙聞曹操欲南下,建議于濡順口(在今安徽無為縣東北)夾水作塢(土堡)。諸將皆表示反對,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不期而會),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從之,遂作濡須塢。次年正月,操率步騎四十萬攻濡須口。雙方相持月余,操見權軍舟船器仗軍伍整齊,乃撤軍還。
曹操遣廬江太守朱光屯皖城,大開稻田。蒙言于孫權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眾必增(有糧則可增兵);宜早除之。”
十九年(公元214年)閏五月,權攻皖城。諸將請作土山,添攻戰之具。蒙曰:“治工具及土山,必歷日乃成;城備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今觀此城,不能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并攻,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道也。”權從之。甘寧為先鋒,蒙以精銳繼之,親執鼓槌,士卒奮勇爭先。破曉發起進攻,食時破之,俘朱光及男女數萬人。為廬江太守,還屯尋陽。
及劉備取得益州,權遣使索要荊州諸郡,備拒之。權遂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史,關羽盡逐之。權大怒,即遣蒙督兵二萬以取三郡。蒙至,長沙、桂陽望風歸降,而零陵太守郝普據城以抗,蒙即向零陵推進。時劉備至公安(屬今湖北省),令關羽奪回長沙、桂陽二郡。權得知后,即派魯肅率軍進駐益陽,截擊關羽;令蒙放棄零陵,支援魯肅。早在蒙攻克長沙時,即欲使鄧玄之(南陽人,郝普故友)誘普;及得權書,乃秘之,夜召諸將,授以方略,顧玄之曰:“今左將軍(劉備)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豈有余力復營此哉!”“君可見之,為陳禍福。”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出降,蒙迎之,執其手,出書示之,撫手大笑。普見書,始知劉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二十年(公元215年)五月,劉備得知曹操將攻漢中,恐益州有失,乃求和于權,遂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二月,操又攻濡須,權以蒙為都督,據前所立塢,置強弩萬張以拒之。操前鋒方至,蒙即破之。十月,魯肅死,肅人馬萬余盡以屬蒙,蒙兼漢昌太守以代之,屯陸口(在今嘉魚縣西南)。
魯肅在世時,曾以曹操之威脅,勸孫權安撫關羽,與之同盟。及蒙代肅,根據當時有利形勢,密言于權曰:“何憂于操,何賴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權曰:“今欲先取徐州,然后取羽。”蒙曰:“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權善之。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羽攻操之襄樊,蒙上書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后故也。”建議自己以治病(蒙常有病)為名,還建康(今江蘇南京市),曰:“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權許之,蒙遂稱病,權公開召蒙還。蒙至都,權問曰:“誰可代卿?”蒙曰:“陸遜(定威校尉)意思深長,才堪負重。”“未有遠名,非羽所忌。”“若用之,當令外韜隱(隱而不露),內察形便(形勢有利之時),然后可克。”權從之。
遜至陸口,為書與羽,稱其功美,深自謙抑。羽意大安,無復疑慮,稍撤兵以赴樊。蒙得知此情況,遂于十月,秘密至尋陽,盡伏精兵于船中,搖櫓者身著商賈服,晝夜兼行,又盡收捕羽所置江邊屯候(哨兵)。對此,羽一無所知。而防守江陵之南郡太守麋芳和防守公安之士仁又皆恨羽輕己,于是蒙令故騎都尉虞翻為書說士仁。士仁得書即降,且說降芳。
蒙入江陵,得羽及其將士家屬,皆優待之;又約令軍中:“不得干歷(擾亂)人家,有所求取。”有一軍士,與蒙同鄉,取民一斗笠,以蒙軍鎧;鎧雖官物,蒙猶以為犯軍令,垂涕斬之。全軍震懼,道不拾遺。蒙又使親近慰問老者,問所不足,有病者供給醫藥,饑寒者賜以衣糧。封府庫財寶,以待權至。
羽聞南郡失守,即解圍南還。并數使人至江陵,蒙皆厚待之,使之周游城中,家家致問。及使者還,羽將士皆知家門無恙,待遇過于平時,士氣頓時瓦解,皆無斗志。十二月,蒙擒殺羽父子,定荊州。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未及受封而疾發。權時在公安,迎蒙置內殿,多方治理;常欲見之,又恐傷其神,乃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形于色,顧左右而笑;不然則長吁短嘆,夜不能寐。是月,蒙死。時年四十二。蒙未死時,封所賜金寶,令死后皆上還,并令喪事務必節約。
呂蒙為吳國名將,胸懷開闊,目光遠大,智勇雙全。孫權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史云:“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尤嚴軍紀,秋毫不犯,深得人心,這也是他戰勝關羽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司馬懿》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呂蒙》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