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絕不能依賴進口
現代戰爭消耗巨大。1982年4月開始的英阿馬島戰爭實際交戰時間不過一個多月,規模也有限,然而武器裝備的消耗可觀。英國消耗的作戰費用12億多美元,參戰艦艇的損傷率高達三分之一。但英海空軍實力較強,能不斷從國內抽調艦只和飛機,彌補損失,增援馬島戰區,使英前線部隊的實力有增無減。
然而,阿根廷方面卻不是這樣。阿根廷在平時武器裝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到戰時,武器來源中斷,受制于人。阿軍的武器裝備大多是從法國、西德、美國、意大利和英國進口的。從法國訂購了14架“超級軍旗”式飛機,到戰爭爆發時只裝備了5架,“飛魚”式導彈也只配備了6枚,當西歐宣布武器禁運后,法國拒絕繼續提供“飛魚”式導彈和交付其余9架“超級軍旗”式飛機,并停止了對阿方的技術指導,這對阿航空兵的作戰行動產生了嚴重影響。另外,阿根廷飛機裝備的武器系統比較龐雜,而且大部都依靠進口,例如,僅空對空導彈就有三種型號,即美國AIM—9L“響尾蛇”式導彈,以色列“蜻蜓”式導彈和法國瑪特拉R—530導彈,每種導彈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射系統。“天鷹”式飛機裝有兩種空對空導彈,有的裝“響尾蛇”,有的裝“蜻蜓”。這些都給維護保障和彈藥補給帶來了極大不便。這就是阿根廷空軍從5月25日大規模空襲英國艦隊之后,攻勢明顯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到決戰階段,阿空軍已無力給守島隊以直接的火力支援。最終守島部隊未能抵抗住英軍的登陸,戰敗投降。
馬島戰爭說明,國防現代化必須立足于自力更生,而不能依賴武器裝備的進口。英國能夠自我滿足戰爭的需要,所以打起仗來底氣十足,而阿方則由于武器裝備進口受阻,打起仗來似有無米之炊的感覺。馬島戰爭的規模還不算太大,如果碰上大規模的戰爭,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完整的、強大的國防工業,沒有一定的戰略儲備,就無法將戰爭持續地打下去,也可能很快導致失敗。
上一篇:梁英子痛失單打冠軍
下一篇:武林敗類劫殺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