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洋露丑遺笑國外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義之邦著稱于世。及至近代,由于滿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其臣工對于外國的習俗、禮節知之者甚少。結果,竟連李鴻章出洋后,都難免露丑,遺笑國外。
光緒二十二年(1896)清廷委任李鴻章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出使歐洲四國和美國。李鴻章此行是先至俄國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然后赴英、法、德、美四國親遞國書。在俄皇的加冕典禮上,李鴻章便露了丑。按照歐洲禮節,當皇后向他伸出右手致意時,他應該向前輕托皇后之手,彎腰低吻一下,以示回敬。由于他不懂這一禮節,誤以為皇后向他索要禮物。他急忙摘下慈禧所賜的寶石戒指,放在皇后手中。這一舉動使皇后及侍從大為窘迫,而他自己還不知道失禮于何處。李鴻章至英國倫敦后,前往當年助他鎮壓太平軍的戈登墓碑前致意。戈登的后人十分感動,便贈給李鴻章一只曾在競犬會上獲獎的名犬,以示感謝。數日后,戈登的后人收到了李鴻章的答謝信,信中說:感謝贈送“珍味”,因年歲大了胃納不佳,雖只嘗了幾口,已飽口福。戈登的后人才知道李鴻章已將名犬宰掉吃了,而大為惋惜。當地報紙對此大肆渲染,以致轟動了倫敦。
李鴻章出洋,遺笑外域,絕非他個人鬧笑話的些須小事,而是涉及國家尊嚴和榮譽的大事。因為他是代表國家出使的,其言行舉止是否隨合出使國的習俗和禮節,也是中國的文明程度在異域的表現。這一教訓,今天很有借鑒意義。
上一篇:李鴻章出洋相
下一篇:李鴻章辦銀行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