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穆德王和東方荷馬
時間老人是最公正的評論家,生前顯赫的,未必不會死后速朽,生前寂寞的,未必不會千秋永生。
中古波斯(今伊朗)薩曼朝的詩人菲爾多西(941—1020),以30多年的時間,寫成一部長達12萬行,敘述神話中伊朗英雄的動人故事、反映伊朗各族人民爭取獨立斗爭的民族史詩《王書》。作品初定稿于999年,其時薩曼國家已經復滅,菲爾多西按慣例將詩篇獻給最高統治者,此時取得政權的加色尼國王馬穆德。詩人期望能出現一個開明君主,實現救國拯民的理想,并計劃用史詩稿酬幫助故鄉興修水利。可是橫征暴斂、極端專制的馬穆德,非但未予這部不朽之作以應有的重視,而且出爾反爾,將原來許諾的六萬金幣潤筆,改為六萬小錢。詩人氣憤之下,把小錢分送給了使者,并寫詩維護自己的尊嚴。馬穆德大怒,揚言要把詩人放在戰象的四蹄之下踩死,詩人只得逃亡國外,真到晚年才偷偷返回故鄉圖斯。馬穆德遠征印度大勝回朝后,聽到一位大臣誦唱《王書》,為之傾倒折服,對當年的迫害有悔意,派使者帶著運載了無數華貴禮品的駝隊去尋找菲爾多西,可是當使者從圖斯城西門進入時,潦倒一生的詩人的靈柩正從東門緩緩而出。
《王書》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譽為東方的《伊利亞特》,菲爾多西被稱作東方荷馬。他不朽的詩作為世界文明這棵大樹的成長茂盛,為新的一圈圈年輪的生成作出了貢獻。而貴為國王、富甲中亞,勢及南亞的馬穆德,卻因其對詩人的污辱和踐踏了波斯文化昌明、敬重詩人的傳統而被記在歷史的恥辱薄上,留下了永恒的遺憾。
不論什么人,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侮慢賢能都是自種苦果。
上一篇:馬特斯告別體壇
下一篇:馬致遠的“神仙道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