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冰薄騎士葬身湖底
1242年4月11日,與俄羅斯交戰(zhàn)的德意志立窩尼亞條頓騎士被包圍在楚德湖南部的冰上。薄冰經不住盔甲的重壓,冰碎湖開,很多騎士葬身湖底。俄羅斯人乘機發(fā)起攻擊,使立窩尼亞方面500名騎士和數千名武士被斃或被俘。
13世紀是俄羅斯遭到多方面進攻的時期。蒙古人在南部、瑞典人在北部向它發(fā)起攻勢。德意志十字軍騎士也乘機在西部向俄羅斯發(fā)起攻擊。1240年,就在瑞典人與俄羅斯會戰(zhàn)于涅瓦河的同時,德意志立窩尼亞騎士團十字軍騎士侵入俄羅斯的曾斯克夫公國,在曾斯克夫城及其四郊建立起恐怖統(tǒng)治,并向諾夫哥羅德公國進發(fā)。1242年,十字軍騎士準備經楚德湖取捷徑向諾夫哥羅德開進。然而這一軍事行動立即被諾夫哥羅德方面獲悉。諾夫哥羅德人利用不利于騎士團的自然條件,制定了戰(zhàn)略戰(zhàn)術,使立窩尼亞騎士團遭到失敗。
率兵抵抗騎士團的俄羅斯人是諾夫哥羅德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他在1241年曾率領諾夫哥羅德人、拉多加人、伊若爾人和卡累利阿人把騎士團逐出科坡里耶,然后同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軍隊一起向被騎士團占領的伊茲爾斯克和曾斯科夫兩城推進,并收復了曾斯科夫公國。當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得知十字軍騎士取捷徑向諾夫哥羅德進發(fā)的消息,便率領部隊開向連接楚德湖和曾斯科夫湖的熱湖——烏茲緬的最狹窄處,將部隊部署在烏鴉石島附近,以阻擊敵人。這是一個有利于俄羅斯人展開軍事行動的地方:從自然條件看,烏鴉石島地區(qū)有溫泉,春季岸邊冰薄,很可能經不住身著笨重騎士盔甲的立窩尼亞條頓軍隊的重壓。從騎士軍的戰(zhàn)術來看,騎士軍通常以“楔形隊”(又稱(“豬嘴陣”)發(fā)起進攻,其隊形是主力居前,兩翼則較薄弱,易受攻擊。這樣,湖邊的地形就成為俄羅斯人可以用來猛攻其兩翼的有利自然條件。為了利用俄羅斯軍隊的優(yōu)勢,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決定采用兩面夾擊敵人的戰(zhàn)術,把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向兩翼,三分之一的兵力配置在中央。15000到17000人的俄羅斯各兵團被編成的交戰(zhàn)隊形是:人數不多的弗拉基米爾徒步民軍居中,前衛(wèi)團、弓箭手和投石手組成的弗拉基米爾輕騎兵在其前,由諾夫哥羅德徒步民軍組成的左右軍配置在兩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騎兵武士隊以及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貴族武士埋伏在左翼團的后側。這樣就形成了集中優(yōu)勢力量攻擊騎士軍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局面。
從騎士軍方面看,力量是比較強大的,包括丹麥和波羅的海沿岸各主教的騎士、武士,騎士軍方面共有10000到12000人,編成“楔形隊”,并主動出擊。1242年4月11日拂曉,騎士軍主動出擊,向弗拉基米爾的前衛(wèi)團發(fā)起沖鋒,并將其擊潰。騎士軍以為對方不堪一擊,然而,這是對方的戰(zhàn)術安排,強大的力量都在后邊。騎士軍通過湖面到了對岸邊時,就陷入對方兩翼團的白刃戰(zhàn)的激烈搏斗。俄軍步兵用鉤子將騎士拉下馬,再用斧頭砍死,或用棒槌、短槌將其擊昏后,再用靴刀將其殺死。俄軍強大的兩翼團使騎士軍無法機動,加上伏擊的俄羅斯武士隊的沖擊使騎士軍陷入重圍,被俄軍從四面八方壓到湖面一塊狹小的地段。冰凌承受不住重裝騎士的壓力而破裂,許多騎士溺死湖中。少數騎士雖突出重圍逃遁,又受到俄羅斯騎兵的追擊,一直被追到蘇博利奇河岸,終于被全殲。
冰上戰(zhàn)役騎士軍的失敗,第一是由于戰(zhàn)術的缺陷,被對方抓住了陣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自己又主動出擊,陷入更加被動的地位。第二是由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不利騎士團的軍事行動。正是天災人禍同時壓來,騎士團的騎士即使勇猛,也無法抵擋俄羅斯軍隊的攻擊。
上一篇:水情不明·終中埋伏
下一篇:水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