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區·漢城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未央區漢城鄉。漢城為西漢的京城,也稱漢長安城,其遺址范圍:東至郭家村,西至崎嶇河,南至大白楊村、南窯頭南河口,北至張家道口、席王村、西坡村。
漢王五年(前202年)二月,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于汜水,都洛陽。五月,婁敬諫曰:“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又曰:“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立興也”漢高祖劉邦認為“敬說是也”,據《歷代通鑒輯覽》云,“上即日西都關中”,拜婁敬為郎中,賜姓劉。當年后九月,對秦之興樂宮加以修飾,改名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蕭何治未央宮成,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等齊全,遂由櫟陽徙都長安。
漢惠帝劉盈繼高祖劉邦帝位之后,于元年(前194年)春正月,即開始修筑長安城,征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六千人,夏六月,又征發諸侯王徒隸兩萬人繼續修筑長安城。惠帝五年(前190年)春正月,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又修長安城。于本年九月,漢長安城乃成,周回六十五里。包進了長樂、未央兩宮。由于宮早建,城后修,形成城墻伸縮六個轉折,七處凸出,似乎天際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之形,故又稱漢長安城曰“斗城”。
據《三輔黃圖》記載:“高祖七年筑長安宮城,自櫟陽徙居此城,本秦離宮也。初本狹小,自惠帝更筑之,高三丈五尺,下闊一丈五尺,上闊九尺,雉高三版,周回六十五里,城南為南斗形,城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京為斗城是也。”
漢城有城門十二座,每座城門有三個門洞。東面三門:由北而南為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南面三門:由東而西為復盎門、安門、西安門;西面三門:由南而北為章城門、直城門、雍門;北面三門:由西而東為橫門、廚城門、洛城門。
據《漢舊儀》記載,長安城中,經緯各長三十二里十八步,九百七十二頃,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九市,十二門,十六橋。水泉深二十余丈。城下有池周繞,廣三丈,深二丈。石橋各六丈,與街相直。
據《長安志》記載,八街是:華陽街、章臺街、夕陽街、香室街、尚冠街、太高街、藁街、前街。但據《漢書》上記載,還有熾盛街,其他方面記載無前街。除八條大街外,還有九個市區是:東市、西市、柳市、直市、交門、孝里、交道亭等。另外,還有一百六十個巷里是:宣明、建陽、昌明、尚冠、修城、黃棘、北燠、南平、大昌、陵里、戚里、幽里等。
漢武帝劉徹建元三年(前138年)起上林苑,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鑿昆明池,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起柏梁臺,以香柏為梁做承露盤,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城內興建北宮、明光宮、桂宮以及城西之建章宮。建章宮號稱“千門萬戶”,東鳳闕,西虎圈,北太液池,中有漸臺、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南玉堂壁門、立神明樓、井干樓、輦道之屬。至此,漢長安城的規模始告齊備。城高8米(合漢尺三丈五尺)、下寬16米(合漢尺七丈)、城東墻長5940米、南墻長6250米、西墻長4550米、北墻長5950米,若將四墻放直,周長25100米,合漢代六十里還多。偌大的城市,在漢代人口大約30萬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城市。
這座兩千多年前的西漢首都,在西漢214年間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也是爾后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各朝代的首都。
據《歷代通鑒輯覽》記載,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582年)夏六月,隋作新都于龍首山,命名大興城”。于開皇三年(583年)春三月,徙都于大興城。漢城則被劃為皇帝楊氏內苑,因此后人稱之“楊家城”。據《長安圖志》記載,“漢城惠帝筑,后趙石虎亦嘗修之,苻、姚、西魏宇文皆都之。隋開皇三年都龍首山,此城遂廢。至今民呼,猶曰楊家城”。唐代屬于禁苑。
漢城經兩千余年,地面建筑已不復存在,但遺址尚存。目前四面城墻仍有跡可尋,東城墻保存得較多,霸城門附近城垣尚有一丈多高,南城墻綿延十余里之長,城內未央宮遺址在今馬家寨北,呈長方形土臺。夯土殿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殘高10余米。此宮之面積約四十畝之大,昔由蕭何監修,由承明、清涼、宣室等四十多個宮殿臺閣組成,周長11公里,前述各朝代建都漢城,其中央政府就設在未央宮中。據《通鑒輯覽》記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等,該書注釋又記載,“未央宮周回三十八里”,可想而知當時之宏偉華麗。
未央宮之東為長樂宮遺址。此宮本為秦之興樂宮,經漢高祖劉邦五年改修易名而成,由前殿、宣德殿、臨華殿、長信殿等14個殿宇合成,周長10公里,“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就是被呂后殺害在此宮鐘室的。劉邦死后,皇帝移住于未央宮,長樂宮成為太后的居處,稱為“東宮”或“東朝”。遺址在今閣老門村一帶。
在漢城內,還有我國最早的皇家圖書館“石渠閣”遺址。由得秦之圖書存起,歷代帝王在此存放國家機密圖籍和宮廷筆札尺牘等。漢宣帝劉詢在此閣召集五經博士研究學術、辯論經義,西漢著名學者劉向,曾長期在石渠閣中研究經典。后人建立的“劉向祠”至今猶存。此外,在漢城內,還有天祿閣遺址、太液池遺址、仙人承露臺遺址等。在直城門外,還有建章宮遺址。
所有漢城這些遺址,包括北宮、桂宮、神明樓、井干樓等建筑遺址,國家皆予以保護,并成立了專門機構“漢長安城保管所”。1957年至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隊,對漢城進行了實地勘測,并對直城門、西安門、霸城門、宣平門進行了重點發掘,取得了研究古代城市建筑和有關的歷史資料。1980年在未央宮西側發掘一組建筑遺址,出土一批漢代木簡,這在陜西還是首次發現。以后對桂宮也發掘出完整的宮殿群遺址。
漢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咸陽·乾縣·永泰公主墓》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寶雞·扶風縣·法門寺、塔、碑》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