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廟·張衡陵
張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召縣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文學家。曾兩度擔任執掌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歷算,發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預測地震的地動儀,并著有天文著作《靈害》等。他還擅長詩賦文辭,《二京賦》、《歸田賦》、《四愁詩》等皆為文學史上的名篇。在藝術方面,他居東漢著名的六大畫家之首。
張衡陵位于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小石橋村西,因張衡晚年曾擔任尚書,故又俗稱“尚書墳”,是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張衡陵原建造宏偉,石獸對立,祠廟巍峨。因千年風雨剝蝕以及戰亂,使其逐漸荒蕪。新中國成立后張衡墓園得以修整,近年經增建、擴建,規模已十分壯觀。
張衡陵主要有以下建筑:墓園大門內樹有一座高大漢闕,磚石結構,上覆重檐屋頂,闕身上部飾有斗拱和鳳鳥。漢闕后東西兩側各有面闊七間的展廳,展廳頂部各建望樓一座,東西對稱。沿路北行有一座十字形曲橋,東西通向碑樓和廊房,正徑通向墓冢。正路兩側設有石像生。穿過正中的祭臺,拾階而上,便至石亭堂。穿過石亭堂,即見一尊通高5米的張衡半身花崗巖石像。石像基座四周的大理石覆面上鐫刻碑文,并鐫刻著“渾天儀”、“地動儀”浮雕。石像背后設有碑墻,上面鐫刻著張衡的《南都賦》全文。
碑墻后是墓冢,高8米,周長79米。四周松柏蒼翠,并辟有環形甬道。墓冢環砌青磚八棱形花墻,墓冢大門兩側建有碑樓,豎有明嘉靖與清光緒年間碑刻。墓前有《漢征尚書張公平子墓》碑二通,一為明嘉靖年間所立,一為清光緒年間重刻。1956年10月郭沫若題詞的墓碑亦樹于此。墓北500米處相傳是讀書臺故址,高1.3米,長寬各6.5米。
上一篇:名人廟·張良廟
下一篇:名人廟·文成公主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