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宏偉計劃的夭折
日本昭和37年(1962年)制訂的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想采取據點開發方式,在各地建起了大規模工業據點,以防止人口和產業向大城市集中,但它不過是期待和愿望而已,并沒有實現。而且,在昭和40年(1965—1974年)前半期的高速增長中,造成了明顯的“過密”、“過疏”現象。東京及其周圍地區人口迅速增加,地價高漲,住房緊張,上班難,問題進一步突出起來了。另一方面,山村和孤島及其他偏僻地區,以年輕勞動力為主人口迅速減少,難以維持地方財源和生活環境的村鎮增加,過疏問題成了社會問題。而且,由于普遍使用石油,煤炭生產衰退,煤產地的就業機會沒有了,這就更使人們認識到過疏問題的嚴重性。
在這種背景下,在昭和44年(1969年)5月底的內閣會議上通過了“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以取代舊的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是一個以昭和60年(1985年)為止的超長期的龐大的國土開發設想,它還反映了未來學盛行的當時的社會潮流,思想方法也頗有未來學的味道。這個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是想形成新的交通網和情報網,促進大規模的開發項目的建設(建設工業基地、農業基地、流通基地、旅游基地、自然歷史環境和住宅城市環境等),以使全國的開發進一步擴大并保持平衡。此外,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還特別關心歷來遠離大城市的苫小牧、陸奧小川原、秋田、鹿兒島等地區,著手推進這些地方的開發工作。
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也是一個在日本經濟達到高速增長的頂峰而要想仰望“山巔之云”的時候制定的開發計劃。但是,總的來說,它沒有保持多長的時間。公害問題的激化引起了居民對開發的反對,不久提上日程的田中角榮的“日本列島改造論”,給人們造成了它同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發生沖突的印象。
1969年的日本“新全國綜合開發計劃”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其目標是力圖消除城鄉差別,解決經濟高速增長后大城市人口和產業過密的問題。沒有想到這項仰望“山巔之云”的宏偉計劃卻遭到國民的反對。原因是國民懼怕高速增長后又會使公害問題進一步激化。這個案例留給人們一個深刻教訓:國家綜合開發計劃必須重視治理企業對環境的污染,開發計劃才能順利實現。
上一篇:一部流亡六十年的小說:皮利尼亞克的《紅木》
下一篇:一顆隕落的田徑新星——林春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