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被迫解散
中國民主同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39年10月的“統一建國同志會”,由當時在野的抗日黨派組成,成員有國家社會黨的羅文干、羅隆基,青年黨的曾琦、李璜,第三黨的章伯釗、丘哲,救國會的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中華職業教育會的黃炎培、江恒源,鄉村建設派的梁漱溟,其政治主張是實施憲政。成立憲政政府,各黨派一律平等,軍隊屬于國家。反對一切內戰。尊重學術自由。擁護蔣介石做領袖。可見其宗旨是要求國民黨政府實行改革,實現民主。
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統一建國同志會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正式成立,1944年,再次更名為中國民主同盟,推舉張瀾為主席。有著較完備的綱領及眾多地方分部,是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的的重要推動者。他們要求結束國民黨獨裁統治,成立聯合政府,實現民主憲政。1945年10月舉行中國民盟一大,提出立即召開各黨派會議,協商國是,建立聯合政府,普選產生國民大會代表等政治主張。即使這樣的非暴力團休,仍被國民黨政府以“與反叛政府之中共有密切關系”為口實于1947年10月加以取締。
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從它的政治綱領及活動可以看出,是要在國共兩黨之間選擇一條“中間道路”。第三種力量要建立英美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主張,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中國民主同盟的被迫解散表明:抗戰勝利后出現的“第三條道路”已宣告破產。國民黨實行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一黨專政,任何政黨、派別企圖與其“非暴力”的分權都只是夢想。
上一篇:中國武術流派之爭的得失
下一篇:中國的“比薩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