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及其他
白蛇傳是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戲劇舞臺上更受歡迎。春光秀美的西子湖畔,白蛇與許仙一見鐘情,白娘子巧用法術,終與許仙結成恩愛夫妻,夫唱婦隨,經營藥店,生意興隆,幸福美滿。可是,長老法海百般阻撓。白蛇苦求、抗爭,最后率蝦兵蟹將水漫金山卻又失敗;而糊涂的許仙則聽任法海的擺布。白蛇終于被壓在了雷峰塔下。今天,西湖疊崦,蘇堤春曉、斷橋溪畔、柳浪聞鶯和那已經倒了的雷峰塔仍勾起人們美麗哀婉的情思。
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自己喜愛的主人公有這樣不幸的結局,于是就有了白蛇得救、夫妻團圓的續。傳統戲曲中這樣的續一般有兩種:
白蛇的兒子許士麟由小青撫養長大,狀元及弟,“欽賜榮歸,祭母完婚”。
另一種,小青繼續修煉得成正果,戰敗法海,救出白娘子。
魯迅在他的《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稱這些結尾為蛇足,因為這類光明的尾巴其效果是游離于劇情之外,沖淡了故事本身的悲劇氣氛。
中國文學中少悲劇而多大團圓的喜劇,這在傳統戲曲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戲曲較其他文學樣式詩歌、小說等更接近人民群眾,更為人們所喜聞樂見。茶余飯后聽戲取樂,團團圓圓的喜劇結尾無疑是符合了人也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的。于是,不可避免地,一些有較多悲劇色彩的人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欣賞需求常常生硬地接上一段光明的尾巴,其實是畫蛇添足,損害了作品的內容和藝術性。白蛇鎮于雷峰塔下,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敢問天理何在?其悲劇力量是震撼人心的。而蛇足的效應只滿足取樂要求,忽略了對悲劇內因的探求。除《白蛇傳》外,還有一批傳統戲曲,比如《瀟湘雨》、《金鎖記》、《清風亭》等都有此類蛇足。這種結尾宣揚了封建的倫理思想和因果報應,應該受到批判。
我們并不一概否定大團圓結尾,傳統“團圓”結尾的戲曲中也不乏優秀之作,如梁祝化蝶、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等。它們以幻想式的非人間的勝利控訴了人間的不平,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在藝術上,呈現出浪漫色彩,成為情節中的必然發展。這些優秀的戲曲作品是我國戲曲園苑中的瑰寶。當然,這類的結尾雖與“蛇足”有根本區別,也仍未脫離“哀而不傷”的傳統格式。
大團圓結尾幾乎是中國傳統文學的慣例,這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有關,文學的格式又影響塑造著人們的思維定式,兩種作用循環蓄積成難以突破的框框。這在戲曲文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今天,當我們在比較西方悲劇,試圖建立自己更為科學的戲曲研究理論時,傳統悲劇的大團圓結局的蛇足作用也就顯而易見了。
上一篇:薩默林為何作弊
下一篇:讓人憂思難平的西夏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