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晚年劇作少
威廉·莎士比亞,這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英國作家,一生劇作甚豐,除創作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外,還創作了三十七部歷史劇、悲劇、喜劇。其中有不少作品在我國上演過,莎翁的作品不僅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在中國,亦有廣泛的影響。
馬克思曾把古希臘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與莎士比亞并稱為人類兩個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莎翁的許多劇作早已蜚聲中外,如我國觀眾熟悉的《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等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歷史劇,都源于他創作的早期(公元1590—1600年)。這一時期是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高峰期,共創作出二十二部悲、喜劇、歷史劇,占他劇作總數的59.5%。
莎翁創作中期為公元1601—1607年,這期間共創作十一部劇本,其中,《奧賽羅》、《哈姆雷特》相繼由蘇、英等國拍出電影傳入國內,(《哈》劇電影片名為《王子復仇記》)在我國影響很大,其它如《李爾王》、《雅典的泰門》、《麥克白》等亦曾在首屆中國莎士比亞戲劇節中演出過。
莎翁創作的后期(公元1608—1612年)只寫出了《暴風雨》等三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一部。無論從藝術成就抑或是哲理的深刻乃至于影響的廣泛,都未超過其早期的《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及中期的《奧賽羅》、《哈母雷特》。
大師的晚年創作應更加成熟和深刻,而莎翁卻恰恰相反,實屬遺憾。
上一篇:莎士比亞之謎
下一篇:薩伏那羅拉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