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角、大角之失
沙角炮臺位于虎門口東側的沙角山,安有舊式鐵炮12門,大角炮臺位于虎門口西側的大角山上,安有舊式鐵炮17門。兩廣總督撤兵以后,這兩炮臺曾一度駐有防兵數十名。在虎門形勢緊張后,才由副將陳連升率兵600余名,臨時加強兩炮臺的防御。1841年1月7日上午,1500余名英國侵略軍以及臨時招募的流氓、游民數百人,分左右兩隊,向沙角、大角炮臺同時發起進攻。英軍以右隊擔任主攻,共有1400多人,由“加略普”號等三艘軍艦和4艘輪船運載,負責進攻沙角炮臺。這三艘軍艦駛進預定水域后,立即對沙角炮臺進行炮擊。與此同時,英登陸部隊在川鼻灣登岸,抄襲炮臺側后。由于清守軍大部集中在炮臺及其周圍,四周要隘和山頂兵力薄弱,因此,兩個小時以后,英軍便占領了各制高點,并安好了野戰炮,俯擊沙角炮臺。在敵水陸夾擊下,清守軍腹背受敵,傷亡很大。不久,英軍突入炮臺,守臺清軍英勇抵抗,大部傷亡,沙角炮臺被英軍占領。停泊在沙角附近的清軍水師船10余艘也同時被毀。進攻大角炮臺的英軍左隊,主要由“薩馬蘭”號等4艘軍艦組成。它們錨泊在距大角炮臺很近的地方,用炮火摧毀炮臺胸墻、炮洞、圍墻多處。同時,英軍部分兵力從南北兩側登陸包抄炮臺。清守軍被迫將大炮推入海內,突圍撤退,大角炮臺隨即失陷。
沙角、大角之戰,清軍傷亡600余人,英軍死傷100余人,在此次防御戰斗中,清軍憑借有利地形和要塞工事,予進攻之敵以一定殺傷,但由于防守兵力不足,戰術上缺乏靈活性,炮臺側后暴露,經不起英軍正面炮擊和側后登陸的包圍攻擊而陷入被動。再加上兩廣總督琦善按兵不動,不肯派兵往援,使沙角、大角兩炮臺淪入英軍之手。
上一篇:沙特隊意外遭淘汰
下一篇:深受殖民之害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