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八大山人”
在中國繪畫史上,出現過以“八”字為計的畫家群體,諸如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乾隆年間的“揚州八怪”,雖然這些群體中有的人數不限八人,但這些畫家都有著一種共同的命運,他們在生活和從藝的道路上都經歷了種種坎坷不平。唯有八大山人(1626—1705)為一人所名。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王朱權的后代。何為“八大”就是把八字緊點在大字的頭上,與“山人”二字緊聯起來,即“類哭之、笑之”哭笑不得,在他的詩中,也有“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八大山人這簡單而又奇怪的簽名,正寄意了他隱痛的一生。朱耷在明亡之后,以堂堂皇族不甘心明代滅亡的心理狀態,憤世嫉俗,落發為僧,有時信道做道士。居“青云譜”,號八大山人,個山,個山驢,人屋等。八大山人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位怪人,畫一手怪畫,是個絕頂的天才。所謂怪人,由于他對現實感到悲憤慷慨而又無處發泄時,佯作狂態,時而裝聾作啞,時而嘻笑啼哭。他曾在自家門上貼一“啞”字,別人與他講話,他閉口不答。他想超脫世俗,卻又割舍不掉對明朝皇室的感情,可見八大之怪正反映了他在精神上的極端痛苦。所謂怪畫,八大的作品多用象征的手法來表達寓意。他畫的山水畫,筆簡意深,虛實之間流露著荒涼寂靜之美,也體現了八大消極處世的人生觀。更為奇特的是他的花鳥畫,滿紙空白,如碧清之水,其間一或二、三條小魚,瞪眼張嘴,默默在沉于水中,似生似死,真想用手去撥弄它一下。而他畫的鳥有些倒顯得很倔強,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鳥兒振羽,有一觸即飛的感覺,這無疑是畫家性格的寫照。八大的畫在似與不似之間,卻能傳神盡態。乍看八大的畫像兒童畫一樣,不知何物,細細品來,自感到意味深長,即所謂“憤慨悲歌、憂憤于世,一一寄情于筆墨”。鄭燮題他的作品道:“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特定的歷史環境造就了八大的人格、也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繪畫技巧上,筆情恣縱,不構成法,善于運用藝術的高度概括和夸張的手法。更為可貴的是八大的繪畫不落俗套,自有創新,但遺憾的是,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八大并不是引起人們注意的大畫家,所以,繼承者甚少,傳其畫法者僅有牛石慧和萬個等。
上一篇:培根才高德寡
下一篇:屈原自沉汩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