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平》人物故事小傳
陳平(公元前?—前178年),秦末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戶牖鄉(xiāng)人。少貧,好讀書,學黃老之言。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投魏王魏咎,為太仆。后歸項羽,從入關(guān)破秦,封信武君。擊降殷王司馬印,拜都尉。漢破殷,懼誅,亡歸漢。因魏無知求見,拜護軍中尉,監(jiān)護諸將。多權(quán)謀,屢獻奇策。曾行反間計,離項羽、范增。高祖六年(公元前205年),封戶牖侯。策劃高祖詐游云夢,縛韓信歸。次年,高祖被匈奴圍于平城,用其秘計得救。高祖卒,偽事呂后,徙右丞相,日飲酒,戲婦女,不預(yù)政事。呂后卒,與周勃等盡誅諸呂,迎立文帝。
[正史]
陳丞相平者,陽武①戶牖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平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chǎn),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久之,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后罷為助。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②后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敝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奈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為平貧,乃假貸幣③以聘,予酒肉之資以內(nèi)婦④。負誡其孫曰:“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張氏女,赍用⑤益饒,游道日廣。
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以為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陳平欲讓勃尊位,乃病謝。孝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平曰:“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平。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讓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賜平金千斤,益封⑥三千戶。
居頃之⑦,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于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nèi)史。”上曰:“茍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nèi)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右丞相大慚,出而讓⑧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shù),君欲強對邪?”于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卒,謚為獻侯。子共侯買代侯。二年卒,子簡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三十三年,何坐略人妻⑨,棄市,國除。
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fù)起,以吾多陰禍也。”然其后曾孫陳掌以衛(wèi)氏親貴戚,愿得續(xù)封陳氏,然終不得。
太史公曰: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shù)。方其割肉俎上⑩之時,其意固已遠矣。傾側(cè)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史記》卷五六
[注釋]
①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②以故:找個借口。③假貸幣:把錢借給某人。④內(nèi)婦:娶媳婦。⑤赍用:花費。⑥益封:加封。⑦居頃之:過了一段時間。⑧讓:責備。⑨坐略人妻:犯了搶人家妻子之罪。⑩俎上:案板之上。
〔相關(guān)史料〕
初,陽武人陳平,家貧,好讀書。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臨濟,為太仆,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平亡去。后事項羽,賜爵為卿。殷王反楚,項羽使平擊降之。還,拜為都尉,賜金二十鎰。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①歸項王;而挺身間行②,杖劍亡,渡河,歸漢王于修武,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賜食,遣罷就舍。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于是漢王與語而說之③。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是日,即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歡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jiān)護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資治通鑒》卷九
【綱】三月,漢王渡河,魏王豹降。虜殷王卬。以陳平為護軍中尉。【目】陽武人陳平,家貧,好讀書。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事魏王咎,為太仆。不用,去事項羽。殷王反,羽使平擊降之;還,拜都尉,賜金二十鎰。及漢下殷,羽怒,將誅定殷將吏。平懼,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羽,乃挺身仗劍,間行歸漢。因魏無知求見。王與語,悅之。問:“居楚何官?”曰:“為都尉。”即拜都尉,使參乘,典護軍。諸將盡讙。王聞之,益厚平。周勃等言于王曰:“陳平雖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居家時,嘗盜其嫂。平為護軍,多受諸將金。愿王察之!”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勝負之數(shù),王何暇用之乎?”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魏王不能用臣,故去。項王不能信人。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兄弟。臣聞漢王能用人,故來歸。然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畫計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乞骸骨④。”王乃謝平,厚賜之,拜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fù)言。
《綱鑒易知錄》卷九
陳平嘗燕居深念,陸賈往,直入坐,而平不見。陸生曰:“何念之深也!”平曰:“生揣我何念?”生曰:“足下極富貴,無欲矣;不過患諸呂、少主耳。”平曰:“然。奈何?”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diào),則士豫附⑤;天下雖有變,權(quán)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君何不交讙太尉?”因為平畫呂氏數(shù)事。平用其計,兩人深相結(jié),呂氏謀益衰。
《綱鑒易知錄》卷一一
〔注釋〕
①使使:派出使者。②挺身問行:獨自逃走。③說之:說同悅,高興的樣子。④得乞骸骨:請求解職回家。⑤豫附:豫同欲,即人心欲歸附。
上一篇:《陳化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化成》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陳慶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慶之》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