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潛山·天柱一峰擎日月
《天柱一峰擎日月》古詩句出處: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躋猶未半,身已在蓬島。憑虛鸞鶴隨,舉步煙云繞。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
明詩人李庚這首詩作勾勒了天柱山的神韻。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潛山縣境內,主峰海拔1488米,江淮大地,天柱最高?!短接[》云:“皖山在潛山……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云概日,登陟無由?!碧熘郊鎮浔鄙街蹅?、南山之秀麗,集雄、奇、靈、秀為一體,正如《安徽通志》、《古今圖書集成·潛岳》所云:“皖山……為長淮之扦蔽。空青積翠,萬仞如翔,仰摩云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又謂其“上侵神氣,下固窮泉”,“實為淮南江北諸山之冠”。《天柱山志》也云:“(天柱山),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弊怨乓詠恚熘匠蔀檫_官名宦、文人雅士尋幽探奇之處,留下許多吟詠天柱山的詩文。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寫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玉光白桔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王安石喜愛天柱美景乃至流連忘返,“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此外南宋理學家朱熹、元代于玉倫、明代劉伯溫、清代王士楨等均著詩文盛贊其壯麗美景。
天柱山之名,最早見于《史記》,古稱霍山、潛山。潛為古皖國封地。天柱山為其境內主山,故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也由此故。相傳皖伯大夫施行仁政,體察民情,人們為紀念他,稱皖山為皖公山。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武帝劉徹南巡,登祭天柱山,封為南岳,與東岱(泰山)、西華(華山)、北恒(恒山)、中嵩(嵩山)并列為五岳。武帝封禪時人群高呼萬歲,故得萬歲山之名。皖山主峰突出云霄,峭拔如柱,又稱天柱山,一直沿襲至今。隋朝時,隋文帝為開拓南疆,另詔定湖南衡山為南岳。
唐宋時天柱山佛、道兩教興盛?!栋矐c府志》載:漢武帝封岳之后,道教封它為司命真峰,佛教則說它是佛化之地。兩教各不相讓,梁武帝時,要佛道兩家“各以物識地,得者居之?!狈鸬蓝贩?,白鶴道人令白鶴騰空飛去,鶴翅越扇越大,似要將整個山林掩蔽。寶志禪師將其錫杖拋出嚇得仙鶴收翅止于山東,錫杖也落向山西。就此以拜岳臺山岡為界,東建道觀,西蓋廟宇。佛教世祖幾次到此傳經;道教封其為第十四洞天,名曰“天柱司元之天”,亦稱“司元洞府”。前來求仙拜佛的人不計其數。唐代名人竇參在此處道觀游覽后,寫道:“聞道葛夫子,此中還煉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本尤灰蚕脒^幾天神仙生活。
天柱山南臨長江,北負淮水,峰巒起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末年,元軍南侵入江北,潛山義軍領袖劉源結寨西關,率領十萬軍民,多次挫敗元軍進攻,苦戰十八年,最后寨破戰死。當地百姓為紀念他,將其安葬在北關寨,并立碑以銘,曰:“劉大王墓”。明末張獻忠在此躍馬橫刀,屢敗明朝官兵,朱統錡等也踞昆侖西關結寨,抗清復明。太平天國年輕將領陳玉成,在這里與清兵相峙十幾年,關寨故壘,今仍歷歷在目。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沈陽之旅·沈陽故宮·天授宜城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天水·天河注佳水秦人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