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演的自我放縱
美國導演西米諾執(zhí)導的影片《獵鹿人》,曾轟動世界。這部以越戰(zhàn)為背景的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故事片獎。
一時名噪天下的西米諾春風得意,接著拍了部名為《天堂之門》的影片,耗資三千六百萬美元,但遭到最慘痛的失敗,被稱為放了枚“毫無價值的鍍金啞彈”,又有人稱《天堂之門》是部“像害了晚期腫脹病一樣的影片”,一位名叫文森特·坎比的人說這無疑是個“絕對的災難”。
施皮爾伯格比西米諾的名聲大得多,他耗資四千萬美元拍的《1941年》結(jié)局也不美妙,有人稱其影片為“猶如一塊重四十磅的手表那么可笑”。
耗資三千萬美元的《憂郁的兄弟》,由于“空洞無物”也遭到觀眾指責。導演蘭迪斯同樣遭到慘敗。
這幾部生產(chǎn)于1980年的美國影片,成本過高,但為什么失敗了呢?
電影創(chuàng)作者辯解說,為了與電視競爭,壓到電視,只好以超級巨片來吸引觀眾。今天的電影如果不聳人聽聞,就默默無聞。過去,在電視出現(xiàn)以前,經(jīng)??措娪暗挠^眾幾乎不論影片好壞每星期六晚上都要在售票處排長隊買票。而今天,除非影片非同一般,否則影院里就空蕩無人。但是當一部影片擊中觀眾下懷時,其成功也是空前的,像《星球大戰(zhàn)》就贏得了數(shù)以億計的利潤。正因為如此,拍投資三千萬美元以上的影片就不是不可思議的了。
英國著名導演邁克爾·鮑威爾把《天堂之門》的失敗歸咎于對名導演的迷信。他認為“將一位有才華的業(yè)余導演培養(yǎng)成有造詣的職業(yè)導演,需要嚴加約束和控制。但是如今的好萊塢似乎恰恰不存在約束和控制。放縱一位有才華的業(yè)余導演保證帶來災難”。
老導演薩姆·富勒認為:影片失敗的主要責任在于制片人缺乏約束力?!澳切┩Χ唠U、高高在上、會議不斷的人”缺乏適當?shù)臒崆椤!白鳛橐晃粚а?,需要自己有熱情,也需要制片人有熱情。如果把賺錢當做唯一的目標,那么你就將慘遭失敗了。這些制片人既無拍片經(jīng)驗又不像華納或者塞爾茲尼克那樣需要保全家族名譽?!?/p>
大衛(wèi)·奧·塞爾茲尼克監(jiān)制的影片《飄》無疑是成功的,但這部影片恰恰是“一部受到嚴格約束的作品”。
克什納以前導演過的影片成本最多六百萬美元,他一躍而導演成本二千五百萬美元的《星球大戰(zhàn)》續(xù)集和《帝國反擊戰(zhàn)》,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卻沒有失去控制,而且也沒有人指責他自我放縱。
但是加強控制是否會有扼殺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性的危險呢?一位制片人聽到這種說法勃然大怒:“對我來說,創(chuàng)作技巧就意味著:在這兒干,現(xiàn)在干,為錢而干,而不是像閣樓里的畫家那樣等待靈感的到來。但是,現(xiàn)在這些新人們恰恰就是這么干的?!?/p>
有人甚至稱那些為所欲為的導演為:“遺留下來的最后的瘋狂暴君”。人們認為導演的揮霍無度主要是由于制片人管束不嚴。
上一篇:名字帶來的不幸
下一篇:名導演的自我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