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初期唐軍的失敗
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后,迅速率軍南下。由于唐朝承平日久,人不知戰(zhàn),初聞兵起,朝野震驚。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信任造成了朝廷在軍事上對安祿山未加嚴密監(jiān)視和防犯,而內地之兵卒禁衛(wèi),大多為市井商販之人,根本抵擋不住安祿山的驕兵悍將。因此,叛軍在初期進展十分順利,天寶14載冬11月起兵,12月攻陷陳留郡(今河南開封),唐河南節(jié)度使張介然被殺;不久,又攻陷滎陽(今河南滎陽),唐滎陽太守崔無波被殺;其它如常山(今河北正定)等地也相繼陷落。朝廷倉促之際,開府庫出錦帛召募新兵,以高仙芝等為將率領抗敵,出兵陜州(今河南陜縣),此時,封常清已率新募之兵據(jù)守洛陽,叛軍前鋒田承嗣、安忠志部猛攻洛陽,連續(xù)三次擊敗封常清軍,封常清斫樹木于道,阻礙叛軍追擊,才倉惶退至陜州與高仙芝部會合,并向高仙芝進言,連日血戰(zhàn),賊鋒不可阻擋。而潼關無兵,若敵軍突破潼頭,則京師長安就處于危險之中,宜棄陜州而守潼頭,高、封遂焚毀太原倉余錢絹等物,匆匆撤退,撤退中敵騎兵追至,唐軍一片混亂,幸得高仙芝盡力約束,到潼關時方得穩(wěn)住陣腳。
由于唐軍據(jù)有了潼關及各地守軍的節(jié)節(jié)抵抗,使叛軍的攻勢大為減弱,尤其是唐軍郭子儀部在云中(今山西大同)擊敗叛軍,打了個勝仗,更是鼓舞了唐軍的士氣。但12月中旬,唐玄宗下詔處死了抗敵不利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哥舒翰為兵馬副元帥,鎮(zhèn)守潼關,同時命令各地守軍會攻洛陽,迫使正率兵欲攻潼關的安祿山回守洛陽,叛軍的攻勢由于潼關這個屏障受到了明顯的扼制。次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此后數(shù)月間,叛軍史思明部在河南一帶連續(xù)遭到唐軍郭子儀部的重創(chuàng),安祿山心生懼意,欲放棄洛陽,退守老巢范陽,不料,又發(fā)生了一件使叛軍得以轉機的事。
哥舒翰初到潼關,有人勸他:安祿山起兵是以誅楊國忠為名,您留三萬人守關,率精兵回師長安誅楊國忠,使叛軍無口實,您以為如何?哥舒翰對此計心許之,但兵未發(fā)楊國忠已知此謀,心生恐懼,遂挑唆玄宗再練新兵,以防不測。哥舒翰怕新練之兵謀害自己,搶先殺死了楊國忠的心腹,新練兵之主將杜乾運,但哥舒翰也因此心不自安,不理軍政,加之部將勾心斗角,至使軍無斗志,在楊國忠的慫恿下,不懂軍事的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潼關進攻陜州、洛陽,哥力陳守潼關之重要,玄宗不聽,哥被迫率軍于6月初出關,與叛軍戰(zhàn)于靈寶縣北臨黃河之西原,被叛軍借助風勢以草車放火,煙塵漫天,使唐軍士卒不敢睜開眼睛,而叛軍乘勢掩殺,唐軍被殺及墜河身亡者數(shù)萬人,哥率殘部倉促逃回潼關,叛軍乘勝直下潼關,河中(今山西新洛)、上洛(今陜西商縣)等地守軍潰逃,唐軍潼關防線崩潰,唐玄宗只好棄長安而進蜀。
戰(zhàn)爭初期,唐軍因倉促應戰(zhàn),士卒不習戰(zhàn)事而節(jié)節(jié)潰敗,潼關之失,則完全是由于玄宗聽信楊國忠之言,棄險不守,盲目出擊所至,使有所好轉的戰(zhàn)局功虧一匱。
上一篇:奧運冠軍里德爾死在戰(zhàn)俘營
下一篇:安巴爾楚未揚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