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教育的惡果
年僅15歲的少年唐某,原是一名尖子學生。剛進學校時成績優良,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很滿意。然而升初二后不久,唐某的學習成績大幅度
“滑坡”,不完成作業,測驗不及格,還沾上了抽煙喝酒的壞毛病。父母親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決定給孩子立法三章:除上課去學校外,其它任何時候不準獨自離開房間一步,除非有父母做伴陪著出門。父母親以為如此約束就可以讓兒子回心轉意,改去惡習。
聰明伶俐的唐某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親限制自己放學后找同學玩,那就找上課時間玩。因此他開始經常偷偷向老師請病假,并在請假條上偷蓋家長的印章,而父母親卻為唐某能每天放學后準時回家而高興。沒料到唐某在社會上的交際面越來越廣,功課越來越差自不用說,還很快交上了一些“哥們”。終于有一個夜晚,唐某在小兄弟的唆使下,拿起了小兄弟給的三角刮刀,為小兄弟打劫行人錢財望風放哨,雖說唐某第一次干這種行當,心中難免緊張害怕,但輕易的得手,加上小兄弟給了幾十元辛苦費讓唐某忘記了膽怯,走上了偷竊、搶劫的歧途。
唐某從一名尖子學生淪為少年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教育不得法。十三、四歲的少年正處于思想成熟的重要階段,這個時候他們渴望得到父母、同伴的尊重與理解,有很強的交際需要,他們已經不能滿足家庭環境所提供的那些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找到屬于自己的群體,特別是同齡人伙伴。在這個時期父母應該因勢利導,讓少年分清善惡美丑,簡單的“關”“堵”“隔離”不僅不能使子女的結伴需要得到滿足,而且會誘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亂結朋友,去尋找社會上不正當的“同情”“關心”,唐某就是這種“隔離”教育的犧牲品。
上一篇:“閃電戰”的背后
下一篇:“難以捉摸”的地下石油居然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