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毯”“球”錯刊千古成謎
《胡旋舞》是立于一小圓球子上舞之說,時見藝術史學研究者所引證:“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圓球子上舞,縱橫騰踏兩足終不離于球子上,其妙如此也?!?《樂府雜錄》)“胡旋舞,舞者立球上,旋轉如風”。(《新唐書·禮樂志》)
據以上兩書,近代學者得出了兩種結論,一種認為《骨鹿舞》和《胡旋舞》就是唐代“踏球之戲”的異名。第二種認為《胡旋舞》有兩處,一種是在地下轉,另一種是人站在球上轉。
舞蹈史學家彭松先生經過長期考證后認為:《胡旋舞》既不是唐代的“踏球”之技,也不是立于小圓球子上舞。其理由:(一)唐:王邕《內人踏球賦》中并沒有人在球上旋轉如風的動態描寫。可見踏球與《胡旋舞》的動態毫無相似之處。(二)白居易詩,在天寶末年,《胡旋舞》在宮廷貴族之家曾風行一時,“臣妾人人學圓轉”并非踏球之技。(三)元稹、白居易兩位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對《胡旋舞》都有詩作,描寫的十分生動,但對“球”字只字未提。(四)唐、杜佑《通典》所記,下限僅至天寶年間,是最早記錄了《胡旋舞》的史書,在康國樂條載:“舞急轉如風,俗為之胡旋。”撰于五代的《舊唐書、音樂志》所記,也是“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本鶡o“于一小圓毬子上舞”之說。(五)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所記《胡旋舞》并無“球”字,《太平御覽》卷五六七引《樂府雜錄》:“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一小圓毯子上舞,縱橫騰擲,兩足終不離于毯子,其妙若此,皆夷舞也”。
《太平御覽》,撰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卷帙浩大,采書一千六百余種,成書一千卷。內所引唐、段安節《樂府雜錄》“球”字本應是“毯”字,“小圓球”乃“小圓毯”之誤,到了宋仁宗時,撰修《新唐書》所引用的《胡旋舞》條,已把“毯”字錯為“球”字了。此后,錯本傳世,輾轉抄襲,以至真偽難辯。
真是,一字錯刊,千載成謎。錯證誤引,胡旋舞變為踏球之戲。段安節九天含憤,小圓毯塵世埋名。感謝唐畫家留真,舞蹈史學家考證,但愿胡旋舞復生,使這個傳自域外,風行盛唐,載入史冊,撰于雜錄,見于傳記,誦于詩歌,寫于壁畫的一代健舞,麗容再現,人間永留。
上一篇:“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下一篇:“漢代孔子”與“三綱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