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競爭”是彈棋失傳的主要原因
“彈棋”是漢代出現(xiàn)的一種棋類競技項目。它的消失,恰好得出了這樣一條教訓:競技必須遵循“平等觀念”才有生命力,否則就會被歷史所淘汰。
彈棋不同于圍棋、象棋之處,在于它需要人體活動——彈。有人說是用手指彈,有人說是用手持竿彈。它的棋局、彈法,如陸游所說:“恨其藝之不傳”,后人無法得知。不過,從柳宗元《序棋》這篇評論彈棋的文章中,大致可以略見其制,也可以找到它所以失傳的真正原因了。文中說它的棋盤是“木局”。“局方二尺,中心高,如復盂,其巔為小壺,四角微隆起”。(劉禹錫注釋)有24子,一半紅色,一半黑色。紅色者為“貴”,叫作“上”;黑色者為“賤”,叫作“下”。“賤者而賤之,貴者為貴之”。比賽時分貴賤兩方,貴方彈得紅子而得分,身分低的賤方只能彈賤子。如果彈子時不合身分,賤者彈了紅子,就是犯規(guī),稱之為不懂“禮”,不知“理”。
這種比賽無“平等”“公正”可言,首先分等級究其貴賤,寓封建意識于比賽結(jié)果之中,又如何受廣大群眾歡迎!
它的失傳,既不是偶然的,也并無可惜之處,因為其寓意并不可取,消失了反倒令人為快了。凡體育競技不遵循平等公正原則的大概命運必然如此吧,彈棋如此,“木射”不也如此嗎?
上一篇:“不平之鳴”從哪里來
下一篇:“不禁之禁”的禁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