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勝敗之機》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荀彧英才早慧,南陽人何颙對他十分賞識,還在荀彧年少時,就斷定他將來會成為王佐之才。永漢元年(公元189年),荀彧被推薦為孝廉,授為守宮令,掌管皇室的文具用品。董卓之亂時,荀彧請求出任地方官,被任命為亢父縣令,終于棄官回鄉,對父老們說:“潁川是四面受敵的爭戰之地,天下一有變故 就成為軍事要沖,應當趕緊離開這里,不要久留。”鄉里有很多人懷念故土,猶豫不決。適逢冀州牧同郡人韓馥派遣騎兵來迎接,沒有人跟他走,只有荀彧帶領宗族遷到冀州。而這時袁紹已奪了韓馥的官位,用對上賓的禮儀接待荀彧,荀彧的弟弟荀諶及同郡人辛評、郭圖,都被袁紹所任用。荀彧推測袁紹最終成就不了大事業。當時曹操任奮武將軍,駐在東郡。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離開袁紹追隨曹操。曹操很高興,說“你是我的張良啊!”任他為司馬。這時荀彧二十九歲。當時董卓以其權勢凌駕于全國,曹操以此事詢問荀彧,荀彧說:“董卓暴虐過份,必定要以亂亡告終,不會有什么作為。”董卓派李傕等出關東,所過之處大肆擄掠,直到潁川、陳留才返回。荀彧故鄉當時留下來的很多人遭到殺害擄掠。
先見之明來源于對事物的深入分析和準確認識,來源于對形勢的總體把握和邏輯推理。善于把握哲理、事理、情理、心理的人,也善于洞若觀火,明察秋毫。荀彧正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也就達到識見的高超境界。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兼任兗州牧,后任鎮東將軍,荀彧在這段時間內,常常作為司馬隨任。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討陶謙,由荀彧主持留守事宜。適逢張邈、陳宮在兗州反叛,暗中迎接呂布。呂布到了以后,張邈就派劉翊告訴荀彧說:“呂將軍來幫助曹操打陶謙,應當趕快供給他軍糧。”眾人感到疑惑,荀彧知曉張邈已經反叛,當即約束士兵,設置防備,飛馬召東郡太守夏侯惇,而兗州各城都響應呂布了。其實曹操全軍攻陶謙,留守的兵力很少,而督將大官大多與張邈、陳宮通謀。夏侯惇來到,當夜殺了謀叛者幾十人,眾兵才平定下來。豫州刺史郭貢率兵眾數萬來到城下,有人說他與呂布是同謀,大家都很恐懼。郭貢求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說: “您是一州的鎮守者,前去必定危險,不能去!”荀彧說:“郭貢與張邈等人,本來不是平素之間就有勾結,現在他來得很急,主意準是還未打定。趁他主意未定去說服他,即使不能為我所用,也可以使他中立。如果先就猜疑他,他將會惱怒而與張邈合謀。”郭貢看到荀彧沒有懼意,認為鄄城不容易攻下,因此領兵離去。荀彧又與程昱計議,讓他去說服范和、東阿二縣,終于保全了三座城,以等待曹操。曹操從徐州返回,在濮陽攻擊呂布,呂布向東逃去。
上一篇:《識機知人,洞若觀火》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謀不己出:陳群去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